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类象思维的产物,相术对较近时间的前景可以部分测知,而对几百年远的情景则难以预见。但这种技术进入《左传》、《国语》等典籍之后,作者必然进行改造,以服务于他的写作目的,于是就与本来意义的神秘技术有了差异。  相似文献   
2.
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期望是否会真的影响员工创造力?通过对112个工作团队分三阶段开展的问卷调研,发现工作场所中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期望能提高员工的心理授权进而提升员工创造性绩效,本研究运用自证预言理论对上述“期望效应”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还表明,员工对上级创造力期望的反应呈现出代际差异,领导表现出的这种期望效应会对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群体产生更大影响;对非新生代群体而言,期望效应并不显著。本文贡献在于,从创造力角度发现自证预言在工作情景中的直接证据,并指出这种效应并非普遍存在于不同代际群体。  相似文献   
3.
郝滢 《科教文汇》2012,(25):83-85
作为莎士比亚悲剧代表作之一的《麦克白》,其悲剧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从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所提出的"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入手,分析到底是预言决定命运,还是预言引发的人的行动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来探讨麦克白的结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东汉易学源于西汉,极具鲜明时代特色。受社会思潮、学术风向与政治气候的影响,东汉易学前期虽承西汉象数易学余绪却呈现谶纬化倾向,中期因官方与民间治易路数分野而形成双峰对峙,后期主动转型取得了较大发展空间,但不能因时而变最终陷入僵局。"局部地放大"东汉易学,对其演进规律的认识会愈加深入,其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亦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5.
《左传》开创的梦叙述范型在保有殷周巫史记梦传统的基础上着重权力叙述之开拓 ,揭示梦及释梦成为权力拥有者垄断产品的真正原因乃在于梦能使他们的隐秘需求转化为现实并可藉口释梦牢牢地控制住社会政治斗争的主动权 ,以便狙击敌手获信民众。为此 ,《左传》把梦变成了书写预言的工具 ,并以多样化的预言性叙述方式 ,通过史实或经验告诉人们梦作为预言的准确性 ;其释梦的方法则以象征性叙述为主 ,把梦中出现的各种视象置换成其所象征的内涵 ,表现出单一对应和复杂交叉之关系。自春秋以降 ,梦的权力叙述更多地是在历史叙事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而梦的预言性象征性叙述却在虚构叙事里获得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7.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对期望效应中来自师生双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期望形成的心理成因,期望传递的范畴、渠道和期望实现的中介物质三方面探讨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谶"本是假托神意兆示人间吉凶的预言;而"纬"则是相对于"经"而言的,是指汉代方士化的儒生与儒学化的方士以神学迷信观念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由于"谶"与"纬"曾一度在两汉时期合流,并形成盛极一时的"谶纬"思潮,因而古人往往将纬书称为"谶纬",或单称"谶"。于是后世人们也多将"谶"与"纬"相提并论,甚至有人认为"谶"与"纬"名异实同。本文对"谶"与"纬"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考察,认为"谶"与"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同中有异,并非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9.
译者主体性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它实际上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一种创造意识。它表现在译者接受原著过程中的主体性。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对原作的再认识和理解。因此,每个译者的理解方式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就会出现不同之处。本文尝试分析《水浒传》两个英译版本——赛珍珠及沙博理译本中的谶言翻译进行比较评析,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呼啸山庄》的预言性,认为它与其他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故事中那种超人类、超自然的爱与恨。论述了小说的预言性是通过背景、人物和主题三方面构建起来的,指出小说的预言性是通过一个隐含的主题表现出来的,那便是人类和永恒的力量——爱情——的对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