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03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教育   52585篇
科学研究   7299篇
各国文化   160篇
体育   1287篇
综合类   2224篇
文化理论   1261篇
信息传播   8863篇
  2024年   377篇
  2023年   1606篇
  2022年   1638篇
  2021年   1546篇
  2020年   1110篇
  2019年   797篇
  2018年   433篇
  2017年   670篇
  2016年   908篇
  2015年   1877篇
  2014年   4338篇
  2013年   3424篇
  2012年   4295篇
  2011年   4930篇
  2010年   4215篇
  2009年   4349篇
  2008年   5677篇
  2007年   4681篇
  2006年   4005篇
  2005年   4225篇
  2004年   4707篇
  2003年   4288篇
  2002年   3122篇
  2001年   2426篇
  2000年   1682篇
  1999年   561篇
  1998年   404篇
  1997年   320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35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俐  王运武  王斌 《成人教育》2021,41(8):59-64
目前,国内关于学分银行的研究主要经历了理论探索、建设实践和完善制度这三个阶段,相应的研究热点也围绕这三个阶段展开.如今国家正在加大力度建设学分银行制度,对于它的研究也应更深入,以便更快更准地掌握学分银行制度的发展现状.基于此,对学分银行制度进行研究,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追溯基础理论,界定概念;加强国家顶层设计,健全管理体系;突破制度研究障碍,整合实践成果;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打破领域壁垒.  相似文献   
2.
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多重且相互关联的内涵,并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平衡、充分发展的过程中,和谐劳动关系意味着就业灵活性与从业稳定性并重、劳动控制与工作自主平衡、劳动收入增长与素质技能提升良性互动以及达成劳动关系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印发通知,部署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在全国范围实施“和谐劳动关系百千万计划”,扎实推进劳动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部署的具体举措,各级工会应该积极努力,协同有关方面,力促落实,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是如何更好地把我国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在国家制度建设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建设,是在吸收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制度建构的理论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深刻认识显著优势的实践中坚定制度自信,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6.
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有了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之后,对精神条件的要求更高。当代大学生,物质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面临很多困惑。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劳动幸福观,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劳动创造获得幸福,从奋斗中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渗透劳动教育,这是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而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劳动教育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9.
10.
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聚焦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及其相互衔接。教育体系的发展,是一个从成熟、定型到完善、巩固的过程。我们要明确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点,通过分类评价,引导高校找准定位,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机制,激发高校办学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