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时反反复复地说到“回归”,说到对上古的怀念与向往。通观陶渊明的诗文和思想,这实际上表现了他对道的不懈追求和向往。如果放在中国民族文化的背景中考察,这种“回归”情结,是中华民族心理特点和诗人所处时代交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2009,(4):26-26
武薇在《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第6期撰文指出:众多高校校训皆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它不仅体现圣人先哲对“修己治人”的大学之道的深刻认识,在今天仍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发挥着文化传承和育人的奇特功能,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3.
相貌     
  相似文献   
4.
艾珺 《文化学刊》2014,(5):185-187
<正>明代有林霔的篆刻,清代有伊秉绶的隶书书法,其集句联语"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语自何来,何意?且试做两点解读。"多古意"与"赋新诗":继承与创新常常见于明清集句楹联的"从来多古意"与"可以赋新诗",分别出自杜甫的两首诗。"从来多古意",语出杜子美15岁时去探望时任兖州司马的父亲所作五律《登兖州城楼》,也是今存杜甫最早的一首诗作。诗云:"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千年之后,有评曰,"此等诗在集  相似文献   
5.
敦煌残卷《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所收陶翰《古意》诗,作者又有王季友一说,经考证,应为陶翰诗。诗题又作《古塞下曲》、《塞下曲》、《古塞曲》,经考论,取《古塞下曲》为佳。诗句中有异文达14处之多,分别从文字发展、史地名物等角度予以考辨,并依“宜各从长”的要求给出己断。  相似文献   
6.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14,(30):48-49
51岁的朱国君依旧快人快语,带人参观校园健步如飞,十几楼折返下来脸不红气不喘,还指指点点不忘解说。文化陈列馆、乡村少年宫、陶艺馆、武术馆、梅园、专种果树的桃李苑和专种中草药的百草园,他如数家珍,又指着被雕花门窗围绕的古韵阅览室:"这是我设计的。"带着展示学校的自豪。崧泽学校确实值得这般"跑上跑下"。2003年,  相似文献   
7.
从影响赵孟颊“古意说”形成的因素进行客观和深入地分析,以求对他的“古意说”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曹桢 《收藏》2012,(8):178-178
在邢戈的一批斗方作品里,我们能看到他所用的色调温暖又鲜明和谐,构图十分严谨。他用清淡的色彩,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观看他的作品,首先被一种宁静的气息所吸引,甚至能感受到画家在创作时内心微妙的变化。他的画风是清秀而绮丽的,并没有浓泼重墨的夸张表现,也没有一丁点媚俗的味道。他的画与其说是在展现画面的美,不如说是在构筑一个有...  相似文献   
9.
所有华美的意象,繁复的阐释,都是我们哄抬出来的。这种哄抬,让那个最初的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远,让细草繁花,竟有了古意。幸而《<诗经>别意》幽幽地、没有什么阻碍地,贴近了这种古意,有对那个质朴但却深广的世界的全部体谅。  相似文献   
10.
王力椮 《兰台世界》2017,(6):118-120
赵孟頫祖上世代均为宋代王侯高官,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其书法的主要成就体现在真、行、草三个方面。赵氏通过批评"近世"、倡导"古意",从而确立了元代绘画艺术的审美标准。他取法唐、五代,重气韵、讲骨法,追求自然质朴的艺术效果,批评南宋琐细浓艳或故作奇崛的创作弊端和不良习气,从而重建古朴率真、温馨蕴藉而又清新典雅的美学品格。赵孟頫博学多才、书画俱佳,因此才能够得出"书画本来同"这一重要的美学原则,开创了"文人画"一统天下的局面。赵孟頫的书画艺术不仅蜚声当代,而且对后世也产生巨大影响,明人王世贞说":文人画始于东坡,自雪松敞开大门",这句话客观地道出了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