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孔子的经济思想是其理论学说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指导原则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具体构成内容为先富后教、崇俭黜奢、轻徭薄赋及着眼于政治的分工论、均贫富等.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历史实际需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崇俭抑奢"社会风尚的形成,并非简单的"上行"与"下效"的因果关系,而是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从"注意上"到"注意下"、从号召到风尚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是包括皇室、士人、官员以及普通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程云蕾 《兰台世界》2014,(12):146-147
康熙皇帝面对凋敝的社会经济和内忧外患,将"崇俭戒奢"思想运用于国家管理,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并一以贯之,取得显著效果,恢复发展了社会经济,扭转了清朝财政困境,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道家倡导知足寡欲的价值取向,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和“以内乐外”的人生旨趣,又通过崇俭抑奢、俭以养生等修养方法激活人们节俭去奢的抵御能力.弘扬这些人生智慧,有助于培育廉俭之德,形成抵御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精神动力,不失为防治腐败的一剂药方.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崇俭黜奢”成为消费伦理思想的主流,这种消费伦理思想适合于以农耕为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它起到保障封建社会秩序稳定与自然经济体制持续运行的作用。而在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消费伦理思想逐步发生变迁,“黜奢崇俭”受到猛烈攻击,经济主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消费自由。消费伦理思想在近代的变迁是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步并行的,具有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6.
正雍正帝常常训诫臣工:国家欲安黎庶,莫先于厚风俗;厚风俗,莫要于崇节俭。主张婚丧节俭是雍正帝崇俭黜奢的内容之一。据监察御史向日正在雍正元年(1723年)的一份奏报,直省各有浇风陋习,男女婚嫁讲究钱财,名曰聘礼,实系纳财。多者二三百金不等,少者四五十两为率。此在士夫之家犹措置之匪易,况乃庶民之辈。为此,一些民人或称贷出息,囊橐为之尽空,或卖舍鬻田,产业为之荡费,或男家措办无力,鳏旷终身,或女家迁延日久,架词骗告,种种弊端,不可枚举。向日正的奏折反映了当时婚事大操大办的民风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这自然引起了雍正帝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由于连年战争,在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陷入"大饥馑"的困乏局面。鉴于对民心与政权关系的深刻认知,陆贾在向刘邦总结秦亡教训和"古成败之国"经验的同时,适时提出"轻徭薄赋""崇俭黜奢""重农轻商""约法省刑"的民本主张,从而为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统治方针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利于西汉经济的恢复和政权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从古代建国以来,我们从历史上看,自汉朝统一中国之后,在教育制度上,就有了一个很精细很明确的概念,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可以说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尚未发觉文明之前,中国人已经十分重视教育:深知唯有教育才能解决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才能够帮助人类自己安乐和平;深知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与国家民族之前途密切相关;而小学教育是扎根,教育应从儿童着手,所谓童蒙养正。  相似文献   
9.
《黑图档·咸丰朝》作为清代地方档案代表性整理成果,是盛京内务府与其他机构在职能活动开展时往来公文的汇抄,内容涵盖盛京内务府活动的所有范围.本文以《黑图档·咸丰朝》为主要史料,分析咸丰年间盛京内务府崇俭禁奢措施,从制定节俭政策、裁减军队开支、规整文化礼制与缩减工程用度四个微观角度考略盛京内务府节俭禁奢情况,以期对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唐甄吏治思想的核心是省官.他认为,官员过多是造成吏治腐败,为害人民的主要原因;为了除弊、养民,首先必须裁省官员数量、严惩腐败,在社会中形成崇俭崇朴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