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对《唐音》的选注批点者、版本、体例、内容、价值和影响作了全面考论。认为元末杨士弘编选的《唐音》是宗唐派的早期选诗范本。它以体裁分类,选出各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很能反映出唐诗总体艺术成就,并开启了唐诗四分法。明代张震的注释多有可采之处。顾从意蕴、章法、语言、音律多角度作出言简意恰的评点,对相同题材的诗作以及不同诗体艺术特点的比较论述,也不乏精彩见解。总之,《唐音》在历史上流传广、影响大,对于唐诗的研究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崇盛唐而薄中晚的唐诗观,高棅对元和诗人总的评价不高。然就各人各体而论,元和十大诗人之品级又颇有差异。其中柳宗元五言古诗最受重视,其次为刘禹锡、韩愈、张籍、王建的五七古和绝句;至于孟郊、白居易、贾岛、李贺、元稹诸人之作,则较难入其法眼。探源溯流,高棅此种态度及其选诗标准深受元人杨士弘《唐音》之影响,而南宋严羽及其《沧浪诗话》则是杨、高二人元和诗观乃至唐诗观的总源头。高棅在杨士弘之后,将严羽的相关诗论在《唐诗品汇》这一大型选本的选诗实践中予以进一步落实和张扬,遂对整个明代的诗学趋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