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逆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准确把握中外“逆城市化”的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对于“十四五”阶段城市提质增效、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1980-2020年的1 112篇中外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外的“逆城市化”多为“单轨”运行制,而中国则为“双轨”并行制。从研究热点来看,国内对“逆城市化”的研究主要围绕城市发展阶段、人口流动、现象的总结与比较、城乡关系4个视角展开;国外则聚焦于表现与趋势判定研究;区域划分研究;驱动因素及应用价值研究4个主题。从演进趋势来看,中国对于“逆城市化”的研究呈现出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走向,并与城乡关系政策、户籍政策、城乡发展政策密切相关;国外则呈现出3个发展期:萌芽期(1983—1989);发展累积期(1990—2005);热度消退期(2008至今)。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对“逆城市化”的本土研究应着眼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着力于探求其对城乡的双向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5,(10):77-84
伴随着城市化产生的越来越强大的"聚集效应"挤压着城市空间,致使聚集空间趋向极限,带来了各种"城市病",逆城市化也随之产生。伴随着逆城市化而来的是精神、交通、土地、财政、发展以及环境、农村资金等压力增大,空心城市形成,城乡户籍制度催生出"伪逆城市化"。因此,我国城市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加快落实户籍改革制度,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促使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推进,选择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转变等方面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逆城市化一般都出现在城市人口比例达到75%的时候,以人口向非大城市中心区迁移为主导,人口还是在城市,并不是像我国近期出现的向农村迁移或不愿迁往城镇的情况。当前的我国的非转农现象决不是城市人口向农村分散和农村化,更不是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城市化阶段的一种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地理概念是指反映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知识概念如同金字塔的基石,如果学生缺乏明晰的地理概念,就会影响到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掌握。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地理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和城市化"一章教学中,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等几个概念形意相似,较易混淆。下面,笔者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5.
一、流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不当表述我们注意到,现在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2006年11月第4次印刷的《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第33页,在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有关加速阶段的说明中,有如下表述: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在34页又  相似文献   
6.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中国都市群发展的重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逆城市化是郊区化的升级版本。未来几年郊区化与逆城市化在中国的进程势必会受到产业结构调整、老龄化和农民工回流的影响。而郊区化与逆城市化是中国都市群的重要发展模式,不仅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而且引起都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对于中国的都市群的良性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counter urbanization)现象.它是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特点,主要表现在城市社会的人口重心发生变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政治影响力也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地区转移.这种转移最早出现在若干发达国家的城市中.为更好地认识逆城市化现象,本文着重就逆城市化的几种错误认识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8.
李伟 《地理教育》2012,(Z1):27-28
地理概念概括说明某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弄清地理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对地理特征、规律和成因等地理程序性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部分的几组概念加以比较。1.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注:①公民的"居住地"(定居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与"暂住地"相对。②农民工通常居住地不发生改变,打工完了后(或年纪已大)又回到了家乡。因此,春运高峰中回家过年或过年后返城的农民工属于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就必须了解城市化的规律。研究表明,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另一种表现。本文在充分探索了一些主要国家“逆城市化”过程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理论角度通过分析区位地租衰减以及级差地租规律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居民点的布局一般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就必须了解城市化的规律。研究表明,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都曾经历或正在经历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另一种表现。本文在充分探索了一些主要国家"逆城市化"过程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理论角度通过分析区位地租衰减以及级差地租规律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居民点的布局一般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