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见于<国色天香>等通俗类书的<玉林春供状>与玉堂春故事的原型有很大关系.供状若是法院文书,则故事原型应另有发现;若是依据法律文书而改易姓名,故事原型只有正德年间礼部尚书王琼之子事才与之相合,现在公认的万历年间王三善事则不合;若是小说家言,玉堂春故事早在1587年就已经进入小说家的视野.玉林春故事与玉堂春故事最大的差别就是王生中第后早逝.没有果报显著、大团圆结局,是陈林春故事慢慢湮没而玉堂春故事大行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1975年9月,时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历史教授的黄仁宇,携带妻儿进行了一次耶鲁之行。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他刚刚写就的一部书稿——《中国并不神秘》,寻求该校历史系教授亚瑟·莱特(芮沃寿)的帮助。亚瑟·莱特是美国著名的史学家兼评论家,有了他的推荐,黄仁宇书稿的出版将会变得顺利许多。但这却并不是一次愉快之旅。那是一个大雨的午后,黄仁宇与亚瑟·莱特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沟通,却没有得到这位学术权威的肯定。在亚瑟·莱特看来,这位华裔学者的书稿立意过于宏大,它试图仅仅用数万字告诉读者中国历史兴衰罔替的秘密,而这几乎是徒劳无功的,莱…  相似文献   
3.
万历时期明朝国政由盛及衰是主客观因素结合所致。元辅张居政始末、与淑嫔郑氏恋爱关系及国本之争等事件使万历在个人与文官势力、感性与伦理的对抗中选择了妥协和消极,万历个人心态最终影响明朝政局。个人心态和环境相互影响,专制皇权下皇帝个人心态也是主宰国家命运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
赖锐 《历史档案》2023,(1):63-69
明初设置四川行都司主要目的在于以军卫镇戍边地,至明中后期,随着卫所体系的败坏,开始不断设置文官节制卫所。万历年间持续不断的族群叛乱引发边地动荡,士绅希望通过废除行都司来摆脱武官的统治。四川巡抚也希望通过建府的方式加强对建昌地区的管控,以重整地方秩序。于是顺应舆情,推动“废司建府”运动,经过几番博弈,最终因为财政困境的现实考量未获成功。同时也可以看出,明晚期以卫所为代表的制度化军事力量,对于边疆管理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集团在平定广西、云南、湖南、广东等处少数民族起义的同时,又审时度势,及时推行了调整贡赋制度、招抚起义部族、调处民族矛盾、发展社会经济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民族政策。这些民族政策在短期内改善了民族关系,巩固了边疆统治;但长远来看,它已难以适应少数民族的发展趋势,甚至成为激化明末南方地区民族矛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明朝万历皇帝九岁登极。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因此,皇太后经过慎重考虑,把教育小皇帝的重任托付给了张居正。  相似文献   
7.
牛创平 《文化交流》2008,(11):76-80
一明朝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日傍晚,有一名不知姓名男子,手持枣木棍梃混入紫禁城内,来到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门前要进宫,被守门内侍李鉴等阻挡,该男子竟持棍梃击伤李鉴而闯进宫里,直至前殿  相似文献   
8.
黄仁宇从“大历史观”的研究视域出发,截取了万历十五年(1587)这一历史横剖面作为考察切入点,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了晚明帝国衰落之缘由和儒家伦理道德之困境。基于对《万历十五年》研究范式、主旨内容和结论的理解,就黄仁宇从“大历史观”视域下解读晚明帝国衰落的原因提出一些看法,力求更加客观、全面、深入地理解黄仁宇的治史理念和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9.
蒋方亭 《收藏》2020,(3):42-53
明代吴门画家钱穀和张復为王世贞绘制的一套《运河纪行图》册,描绘了万历初年京杭大运河沿线的84处实景。在这套由私人主导的画册中,有40余开表现的是运河沿线的河工建置,占据了全套册页近一半的篇幅,这在河图史和绘画史上皆属罕见,它们为嘉万年间一些重要的运河工程留下了难得的图像资料。《运河纪行图》册创作之时,明代总体的治河方略正处在由"挽黄保运"向"漕黄一体"转向的节点上。这套画册会以如此大的篇幅描绘当时的河工建置,实与画册主导者王世贞的治史理想以及嘉万年间河漕治理的史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深圳读书月“阅读中国30年”活动,“30年30本书”的评选,经过一个月的公众自由推荐、一个月的网络票选及手机短信投票,从30年来的出版物中筛选出了100本候选书目,最终呈交给来自全国的著名专家组成的终审评委团与来自全国16家知名媒体读书版编辑组成的复审评委团进行评选。最后,下列30本书当选:1.《万历十五年》2.《第三帝国的兴亡》3.《傅雷家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