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宋初期,出自北宋中原文化世家的晁公武、晁公遡兄弟曾经流寓巴渝地区。涪州是他们入峡后的立身之地和出入巴蜀的重要依托。涪州、恭州、合州、梁山、夔州等地都是他们仕宦的地方。他们曾游历过白鹤梁、丰都观等峡中名胜。晁公遡长期生活在三峡地区,曾揭露和抨击当地"尚鬼而淫祀"的社会风习。晁氏兄弟在渝的活动为他们的文学、学术建树奠定了基础,客观上有利于发达的传统文化在上述地区的传播和南北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李丽 《地理教育》2001,(2):60-61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不仅是我最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之一,而且是我国向国际旅游界首推了国际黄金旅游热线,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最主要的重点地区,受到国内外游客的热烈景仰,踊跃来游.  相似文献   
3.
三峡地区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我们应大力开发三峡地区茶文化旅游,传承三峡地区荸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4.
5.
三峡地区科技发展的特征是:起点低、速度慢;地区发展不平衡;腹地专业人才结构单一。  相似文献   
6.
游船员工的职业倦怠由相对封闭的高压力工作性质引起,直接影响游船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游船员工的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了解游船员工的职业倦怠水平和特点,对于消除游船员工的职业倦怠、提高工作绩效和稳定游船职工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MBI—GS职业倦怠量表修订版(中文版)对湖北省三峡地区的230名游船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游船员工其职业倦怠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不同专业、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学历、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年龄的游船员工其职业倦怠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还发现:游船员工与饭店员工在职业倦怠水平的高峰出现时期、婚姻状况等因素对员工职业倦怠的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地区在历史上由于生态环境较为良好,曾活动着许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如华南虎、长臂猿、白猿、印度犀、独角犀、亚洲象、大熊猫等。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和长江三峡地区的逐步开发,长江三峡地区植被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野生动物逐渐走向耗损和绝亡之路。文章依据各种资料复原三峡地区历史上野生动物活动情况,探求其历史分布变迁规律,从而吸取人类开发三峡地区的经验教训,为现今建立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实现该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2014年4月12日-13日,由宜昌市总工会、宜昌市妇联、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三峡晚报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三月三万人相亲节"在宜昌市万达广场浓情上演。短短2天,5000余报名单身男女,数万市民火热参与,成就席卷宜昌全城的"爱情风暴"。晚报相亲节,情定三月三。从2007年开始,三峡晚报倾力打造的大型民生公益活动"三月三万人相亲节"已经走过八年,不仅人气越来越旺,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美誉度越来越高,不仅成为三峡地区最大的相亲交友平台,更是宜昌这座文明之城每年不可或缺的浪漫盛会。  相似文献   
9.
“邮驿”是历代统治为传递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质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是政府施行有效统治的工具之一。清代统治在三境地区设置和管理邮驿,主观上是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对这一地区施行有效的统治,确保各种物质运输及巨额关税征收,但在客观上则大力开发了三峡水上交通,促进了三峡地区商品经济的兴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基金》2007,21(4):243-243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共同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尹磊明、朱茂炎研究员等人在我国三峡地区发现了6.3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动物化石记录,这一发现立即得到作为国际上前寒武纪微体化石研究专家、哈佛大学的安迪·诺尔的肯定。这一新的发现是迄今最早的动物化石可靠记录,将动物的起源时间提前到6.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