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573篇
科学研究   220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菁 《围棋天地》2003,(17):66-67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射箭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省22名男女射箭运动员的个性测试,测试结果与我国射击运动员比较,以及对测试总体双重个性、十六PF高低分频布、百分比率的分析、初步反映了广东省射箭运动员的个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应加强对射箭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的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  相似文献   
3.
<正>在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西侧的砖塔胡同,坐落着北京城区内仅存的一座砖塔——元代万松老人塔。该塔是后人为纪念金元时期一代高僧万松老人而修建的墓塔。该塔经历代修葺,后被列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影重重、清风徐徐,让我们在对一代高僧大德的崇敬中重回历史,寻找万松老人的事迹与往昔。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曾登过一篇文章,介绍齐鲁晚报记者张刚,题目是《扎根社区的胡同记者》。张刚初到报社被安排去跑社区也是不太情愿的。后来在社区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5.
婉容的宅院     
北京的胡同呀,有多少的"说不清,道不明"。它那旧窗棂、灰瓦墙,就诉说着它饱经的沧桑。只要住过胡同的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胡同的书。本文就摘自《老北京胡同里的传说》一书。  相似文献   
6.
北京青砖灰瓦笼罩下的胡同文化几乎遍地是金,一条偏僻的小巷,一个奇怪的街名,说不定就蕴涵着一段令人神往的故事,或与一位声名远播的人物有所关联。以往岁月的每一步都在青砖架构上留下了印记,北京胡同就是一部青砖砌成的历史。《寻找北京城》愿作为你的一个向导。其实,真实的收获应该远胜于此。  相似文献   
7.
对于北京的传统文化,我特感兴趣,一有空儿就去胡同里走走.我以为,古都北京是由胡同来表现城市肌理的,胡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涵深邃,走在胡同里犹如游览一座座立体博物馆,细细品味总会得到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8.
莫陌 《北京档案》2004,(9):10-11,16
为贯彻区委、区政府"文化强区"的发展战略,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东城区档案局馆和外交部街社区在挖掘当地胡同史料的基础上,联合举办了"外交部街今昔"图片展.这次展览与该地区近两年先后推出的胡同专题史料展相比,突出体现了群众主动参与、史料内容丰富、媒体广泛关注的特点.同时也为档案部门与街道社区积极联手、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利用老胡同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群众爱社区、建社区的热情,更好地为党政中心工作服务,为社区建设服务方面拓展了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朱湘  近意 《出版参考》2004,(11):33-34
我曾经向子惠说过,词不仅本身有高度的美,就是它的牌名,都精巧之至。即如《渡过云》、《荷叶杯》、《摸鱼儿》、《真珠帘》、《明儿媚》、《好事近》这些词牌名,一个就是一首好词。我时常翻开词集,并不读它,只是拿着这些词牌名慢慢地咀嚼。那时我所得的乐趣,真不下似读绝句或是嚼橄榄。京中胡同的名称,与词牌名一样,也时常在寥寥的两三个字里面,充满了色彩与暗示,  相似文献   
10.
北青 《航空档案》2004,(11):76-77
1913年至1915年,蔡锷困居北京的那段日子里,所住的地方在如今的西城区棉花胡同66号,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所普通的宅院中。经近百年变迁,现在是普通民宅。院内的建筑已多有变动,但基本还保持着原先的格局,前后院之间的过门似乎仍是当年的模样。院内尚有数株老槐,瘿节累累,给人以历经沧桑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