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敏 《生物学教学》2007,32(5):31-3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科书《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中明确指出: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这一观点已被广大师生普遍接受。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真的只有主动运输而没有其他运输方式了吗?对此我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围绕"物质进出细胞,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生物学大概念进行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揭示生物学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促进学生在不同模块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介绍了一些物质穿膜方式的基本知识,小分子物质通过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进出细胞膜,大分子物质通过内吞和外排作用(包括液体的胞饮和固体的吞噬作用)进出细胞膜。为了能更全面地认识理解穿膜问题,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此进行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5.
网上下载的Flash课件通常不是整节课的课件,而是一节课中的一小部分动画(例如:自由扩散、主动运输)。Powerpoint与Flash结合制作的课件虽然能满足一节课的需要,但页面布局受到限制。Frontpage与Flash结合制作的课件,完全弥补了上述两个缺陷:①页面内不仅能嵌入多个“窗口”(即框架)、还能随意排布“窗口”,在点击“小标题窗口”中的不同标题时,让“可换内容窗口”随小标题变换内容;②不仅能制作出一节课的课件,还能制作出像电子课本一样的整本书的课件汇编,点击“生物”书上“封面”,就进入书中的“目录”,再点击“目录”中某节课的“标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各种方式,对载体的种类和作用,供能的方式以及水分子、葡萄糖分子、Na~+和K~+等物质的跨膜方式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并对高中教学中的相关疑问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孙晓 《大观周刊》2012,(46):259-259
卒节内容主要介绍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教材基本以叙述为主.并且提供的探究性素材很少。本文提供一种基于资料和问题的探究式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对问题的不断追问中形成概念、体验过程和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8.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科书《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它的选择性是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的,生物膜的这种选择性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则是这一节中重点阐述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两大块内容,一是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要求学生理解这三种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从膜两侧的浓度差、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消耗能量、代表的例子等方面来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
生物学中有许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现小结如下。一、跨膜运输的方向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自由扩散,又有逆着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转运时是否有主动运输现象,教学中存在"争议",而要辨明"争议"搞清是非,是高中学生力所不能及的事,为"主动运输"的教学带来了困扰。"分析现象‘悬置’问题"的教学思路,并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理解"主动运输"这一生物学规律,且使其利用这一规律解决和解释一些生物学问题和生物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