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4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教育   13449篇
科学研究   4449篇
各国文化   208篇
体育   643篇
综合类   341篇
文化理论   205篇
信息传播   233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1465篇
  2013年   1391篇
  2012年   1602篇
  2011年   2120篇
  2010年   1991篇
  2009年   1826篇
  2008年   2659篇
  2007年   1863篇
  2006年   1217篇
  2005年   1198篇
  2004年   568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332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敌小特工     
A203456是什么意思呢?可能是神秘的密码信,可能是黑客代码,可能是……不过我——宇宙无敌超级小特工007,认为最有可能是电脑病毒的源代码。此刻,我正哼着小曲打着游戏。兴高采烈时,屏幕突然黑了,紧接着漆黑的屏幕上出现了无数个“病毒大王”的字样。我见势不妙,赶快来到特工总部,此时所有电子设备都被病毒入侵。全世界网络系统陷入瘫痪。我们必须进入另一个空间,把病毒击败,才能让全世界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病毒的频繁出现,代表了病毒发展的新趋势。1998年,病毒数量不足1万种,但到了2002年,病毒数量已增至6万种。自2000年以后.病毒以每年将近2万种的数量激增。那么,病毒到底会变得怎样,他们有什么新的特点?厂家将如何满足新的客户需求.寻找产业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是或不是D2     
  相似文献   
4.
不能简单地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理解为不是决定性就是非决定性的。实际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生作用的过程是复杂的,具有可变性、层次性和相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追思自然——论环境美学的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美学是当代美学的一个理论热点。它诞生的根源是以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理念的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通过追思其核心范畴——“自然”,我们看到“自然”原本有三重含义:对象性“自然”、感受性“自然”和源初性“自然”。源初性“自然”本身即是一个审美境界。此境界的呈现,意味着理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同时得以彻底消解。据此,我们便可获得解决自然环境恶化及相关问题的启示和途径。源初性“自然”是环境美学可靠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6.
7.
8.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信息的获得在方法与途径上不再具有唯一性,而是空间多维性了。体育课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体育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练习方法、效果及行为表现等,进行简单的口头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师的口头评价,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课堂表现或学习的动作、完成的练习是否符合教学要求,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指点和激励。本就口头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李春月 《吉林教育》2006,(11):46-46
计算机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已涉足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的学习成为一种更新最快、须终身学习的内容。在学校这个教育的主要场所,计算机的学习早已成为一门必修课。那么在当今这个人性化回归的现代社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计算机教学中有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或已经体现了人性化思想呢?  相似文献   
10.
慨叹生命的短暂,忧叹岁月的流逝,这是哲人骚客常有的情怀。庄子生死齐一可谓达观,但仍有“人生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的感慨。具有强烈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孔子,也曾对时光的流逝不返有过深沉的叹惋:“子在川上日:逝如斯夫,不舍昼夜。”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也感叹道:“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流光如水、人生苦短的怅惘是人类生命意识觉醒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