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分析《人面桃花》中历史的断裂,革命与爱欲的错位,以及秀米禁语对真实历史的嘲弄。这也可以说是格非对整个历史与人性叙述中豁达而淳厚的到达。  相似文献   
2.
人面桃花》是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梦境作为其中的重要意象,所构筑的叙事空间产生了一股强大的美学力量,在与现实世界相互映照的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的叙事空间。梦境空间的构筑,为文本人物增添了难以抹灭的诡秘宿命,不仅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以及作者独特的叙事诉求,更进一步在结构上呈现多重形态,丰富延伸文本的情节结构,以巧妙的构思丰富了文本叙事形态,体现了格非由文学形式实验转向对古典历史追问与探寻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夹竹桃》是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的散文精品。文章用朴实的语言,如叙家常而又舒张有致地抒写了对夹竹桃的"爱"——"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文章语言质朴且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汉语的魅力。如何让《夹竹桃》一课,如一首清新婉约的小诗,在学生心间缓缓流淌,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夹竹桃相遇、相知、相惜,沉醉向桃花更艳处漫溯。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春天得到了最多的称颂。而我竟敢说春天不是一个"好季节"。我有什么理由"贬损"她呢?你想想,人们为何喜欢春天?无非莺飞草长,无非春风又绿,无非人面桃花。人人称颂"春暖花开",那是只知其"妙",不知其"辛"———有一年初春,我坐在大学一楼寝室的窗前,听任海上来的带着些许腥味的一阵阵暖风,吹透了我的胸膛。楼上,不知是谁在播放卡伦·卡朋特的《昨日再来》。我突然回想起童年在山间田埂边看到的春日场景:坡上已冒出星星点点的绿意,清冽的几道山泉汇集到大溪里,哗哗作响;田地中,我的舅公一家人站在泥水里,忙着播种。这样的场景看  相似文献   
5.
桃醉     
正又是一年春起时,冬日的冷峻与单调渐渐退去,西北风裹挟着沙尘过后,便带出了缕缕和煦之气,催绿了大地,催开了枝上春花无数。一时间桃花开、杏花落、樱花红、丁香紫、刺梅黄、梨花白,各种各样的花绽放在满街、满院、满园,甚至城市的每个角落里都挤满了一种甜丝丝、香淡淡的清新气息,花儿仿佛在举行着一场快乐的繁华的生命盛宴。这盛宴,每一片花都是绘给春天的图画,每一树花都是写给春天的诗句,每一朵花都是献给春天曼妙的歌。在这五彩缤纷、绚丽灿烂的花的生命盛宴中,我独爱采撷那些温婉多情、柔美洁雅的桃花入诗入画入歌,更愿意赶赴一场桃花盛宴,"桃醉"其中,一如  相似文献   
6.
郑荣 《文教资料》2008,(28):177-178
格非是一个具有个人写作特点的小说家,其小说<人面桃花>中故事情节的有意空缺、重复叙述构成了小说独特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7.
文章梳理了新时期文学中“人面桃花”模式的爱情作品,剖析其质素构成、发展脉络、内蕴本质及走向。这一类型的作品处于文学进行世俗观照与终极关怀的联结点,言说了千百年来灵与肉之间的游离。“人面桃花”恋情模式是生命剥离了世俗假面和规则桎梏后的本性呈现,呈现出对人本性的认同性寻求。但伦理的困境与约定俗成的压力却使得原初的爱情阐述搁浅于失语的海域,且由于作家无法解决这个模式伊始的不合规定性,在世俗理性与人文关怀之间徘徊不已,这一切都使得“人面桃花”恋情模式最终走向了游戏的迷途。  相似文献   
8.
桃花落了     
<正>天阴沉沉的,老天爷好像跟谁都有仇似的,绷着个脸;阳光索性就罢起了工,干脆就躲进了云层;风儿也没了头绪,胡乱地将柳枝拍打着玻璃。今天是星期五,是我们学校放假的日子。照理说,应该很快乐才是,可是今天我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像是要发生什么似的。我一边做着作业一边等着爸爸,也怪,向来都很准时的爸爸却迟迟没有来,教室里只剩下我们几个没人要的  相似文献   
9.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越中生女尽如花”(朱彝尊《越江词》),古人诗词中花往往和姣好连在一起。其实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本无所谓美丑,但一旦入了诗人的眼,它们就被“移情”了.会“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了。然而,  相似文献   
10.
正今时今日,要重燃民族自信并涵养公民心性,并在世界范围输出先进文化,何不让那熊熊的诗意,再烧她个三千年才好,全民皆诗人,便不负雅兴,不负春光。《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毛晓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定价:38.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