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战时期,英法等国陷入战乱,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暂时摆脱压迫,得到发展,并带动了新闻事业的起步与发展,新的报刊、通讯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也不断壮大着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在此期间,一些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教育的新闻学者参与办报,指导方针,言传身教,以其睿智的理论和扎实的实践形成各自的新闻思想,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初创阶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他们当中,有那么一位学者,他不怎么出名,也少有像邵飘萍之人等激愤的言辞,但却给我国新闻事业的开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思想。他就是任白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闻学术发展史上,任白涛筚路蓝缕,功不可没。1916年,任白涛东渡日本.进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因酷爱新闻学,参加大日本新闻学会成为首届会员,并开始研究新闻学。1921年,任白涛在杭州创办中国新闻学社。1922年11月,几经修改而又命运多舛的《应用新闻学》以中国新闻学社的名义自费出版。《应用新闻学》是我国最早的实用新闻学专著。1935年至1937年间,任白涛完成了六卷本、130万字的《综合新闻学》,除了介绍英、美、日的新闻学观点外,突出介绍了德国的理论新闻学,是我国惟一介绍德国理论新闻学的专著。建国后任白涛定居上海,继续修订《综合新闻学》。1952年春,周恩来总理电邀任白涛去北京工作,因病未能前行,后于同年8月病逝。任白涛终身致力于中国新闻学的研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本文拟对任白涛理论新闻学的骨干——新闻伦理思想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缑晓菲 《东南传播》2018,(2):108-109
任白涛作为我国新闻理论建设的执牛耳者,在新闻学术史上功不可没。民国时期,妇女被农耕文明和儒家文化所桎梏,女记者成为新闻工作职业中一个特殊的性别群体。任白涛在其《应用新闻学》和《综合新闻学》中为女记者群体正名,肯定女记者们工作权利的同时对女记者群体提出希冀。任白涛从性别角度对新闻工作者进行研究的思想在当时的新闻学术界是相对超前的,因此对任白涛的女记者观进行梳理总结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关任白涛与伍超之间的版权纠纷,已在刘家林的"新闻学史上的一桩公案"以及李秀云的"任白涛的两个第一"两文中有所披露,然其经过情形多数引用当事人说辞,缺乏说服力。本文以"新闻价值"一节为切入点,展开实证研究,得出伍超的《新闻学大纲》第六章几乎完全照搬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与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的相关章节而构成抄袭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任白涛的两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白涛(1890年-1952年),笔名冷公、一碧,河南南阳人。现代中国名的新闻学。辛亥革命前后,曾任上海《民立报》、《神州日报》、《时报》、《新闻报》的特约通讯员,曾参与反袁斗争。1916年进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实习。1939年,经周恩来介绍到郭沫若主持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担任设计委员。其后,任白涛曾任第六战区中校参谋、湖北省政府参议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电视新闻"概念的提出要远远早于电视新闻事业的诞生。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敏感的新闻学者就意识到电视媒介产生的重要价值,并对此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与科学的展望。其中,以杜绍文、任白涛和胡道静对"电视"的阐述最具代表性,特别是胡道静,在继承和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电视新闻"的概念。这些理论对丰富我国电视新闻事业发展史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