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3篇
教育   296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寺院藏经楼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春樵 《浙江档案》2003,(12):30-31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教寺院是社会建筑的一个方面,在我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目前改革开放年代,如何弘扬佛教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是一个值得大家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从目前来看,大部分佛教寺院,尤其是名山古刹,虽然是积极于佛教文化的推广,但全面向社会服务的工作还是做得远远不够的。有些寺院的重要殿堂:如藏经楼,念佛堂、斋堂等,目前只供寺内僧侣使用,不对外开放,还是遵循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与改革开放的社会同步发展。当然,形成这种局面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关键还是取决于有关领导的管理理念。原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2.
中古汉语中“见V”结构的使用情况十分复杂。一方面,上承上古时期的被动式“见V”结构被继续保留、使用;另一方面,新产生的非被动式“见V”结构日趋繁荣。佛经献是研究中古汉语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章以佛经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新的材料可以为此论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说"一寸肠"     
唐人的习惯用语“(寸)断肠”直接来源于东晋南朝的流行用法。从东晋开始,“(寸)断肠”是一个带有佛教内涵的用法,而唐代用“一寸肠”指代自己亲骨肉的用法,其来源是东晋佛教译经中的“穷肠子”。对这两方面,历代辞书均未涉及。  相似文献   
4.
我国翻译活动的第一次高潮是始于东汉,结束于北宋的佛经翻译时期,而明末清初的传教士翻译活动掀起了另一个科技翻译高潮。这两个时期的翻译活动有相似点,又有很大的不同。本文略谈了这两个时期翻译活动的相同点,然而从延续时间、翻译方法、翻译形式、译著数量、译论以及意义影响等方面对这两次翻译活动的不同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以闻音为依据预见及其相关现象,是关于听觉神秘崇拜的一个验证,其作为从印度传来的佛经故事母题,确立了中土闻音预见母题的学构架,在此“六道轮回”观念支配下,动物才在观念与形象世界里,超越了先秦寓言哲理性比况寓托借用功能,切实被赋予了与人同等的地位,总之,佛经故事一再重复的是,人所能达到的,动物也能达到;许多动物不过是人轮回过程中的一个“异相”,唐代王权专制受到挑战,母题演化为政治性预言,明清时代,母题则灌注了忠奸斗争的伦理质素。  相似文献   
6.
《湖北档案》2007,(1):F0004-F0004
该文献形成于12世纪下半叶(西夏后期),共9册,保存于宁夏回旗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简称《本续》).是1991年在宁夏贺兰山拜寺沟方塔应墟中发现的西复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7.
汉译佛经语料在汉语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汉语大词典>中有不少失收的例证,本文据此补正词语九则,探讨这些词语的较早用例,以助于中古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瞳 《文化学刊》2023,(4):210-213
“六十花甲子”墓葬形制的盛行显然违背传统伦理,也许是迁葬造成,也许是佛教中国化过程的最好见证。总之,这样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与有着深厚底蕴的古国文明相融合,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以及思想观念,甚至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词语作为表达思想的载体,常常被打上时代的烙印,留有历史变迁的痕迹。“支那”一词的称呼也是一样。据考证,“支那”原是“Cina”的音译,是古代印度对古代中国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梵佛经中。梵Cina进入不同的语言中,其读音变化不大。译音是“China”,“支那”、“脂那”、“至那”或“震旦”。根据对Cina来源的不同看法,其原始含意也不相同,比较有  相似文献   
10.
唐前小人传说集中出现在晋代,其作为一种先兆妖异被解释。伴随着对外视域的扩大,小人国成了外域博物传说惯常话题。唐代后海外小人传闻,作为仙话化的彼岸世界异于尘世的重要例证,渲染了异国风光的诡异奇谲。小人及小人国传说,借助于民间造伪,一些出土实物,又较多地传扬于明代隆庆年间。其往往同佛经置于一处,仍带有外域文化传播的鲜明遗痕,还体现了古人的华夷之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