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按语:清末,监狱制度改革是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近代监狱改革参照日本,通过学习日本的经验以借鉴西方监狱制度。清末习艺所即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办的,其中尤以袁世凯主持创办的天津习艺所和保定习艺所最为成功,其"监狱之规则、各员办事之条例、作业工师之服务以及各种图表,均井井有条,实足与东瀛相颉颃"。由于天津、保定习艺所的创办,为各地推行习艺所制度积累了经验。保定习艺所创办稍晚于天津习艺所,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兴工,次年三月前后建成,六月即开始接收罪犯入  相似文献   
2.
清代流放逐渐改变了以前就偏就远的原则,开始强调惩治的合理性。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流放地更加广泛,范围遍及全国,也更加具体,并制定出《道里表》,作为流放地选择的参照。《道里表》是在清代前期的司法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并反过来指导了流放实践。《道里表》的制定使得国内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流放网络。面对执行过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清廷不断进行调整,即体现在不断修订的各种版本的《道里表》中。内地军流,从合理性惩治的原则创制《道里表》并坚持视表配发;边疆发遣,则把人犯的惩治和边疆的开发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彼此照应,共同构成了清代的流放体系。  相似文献   
3.
清代法律中在沿袭笞、杖、徒、流、死五刑的基础上,另设有迁徙、充军、发遣、凌迟、枭首、戮尸等刑罚。其中,流、军、遣均为异地安置,但各有不同,或流放边远,或发戍地充军,或遣给驻军为奴。此组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和上谕档,反映乾隆朝在对军、流、遣犯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现予刊出,供研究参考。 ——编选者 哈恩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