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小青传记”的创作几乎贯通了明清“冯小青现象”的始终,参与创作的文人至少十七人,现存十四则流传于世.文人在“冯小青旧传”的基础上对其人其事进行了演绎.在对“冯小青传记”的演绎经历了明清之际的文人化、清代前中期的才子佳人化之后,冯小青其人在清后期的“后传”中确立了恪守家礼的贤妻形象.这些演绎蕴涵了文人思想、情感、价值取向与时代社会对于文人心理的投射.  相似文献   
2.
"小青热"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冯小青题材的戏曲创作多以戋戋居士的《小青传》为基础,或取其影传以使之不朽,或为自家写照以慰藉多舛命途,或借以针贬时弊以正风俗。戏曲家在创作中或坚守初心,或在社会道德、情感的支配下偏离创作轨道,使冯小青的命运在戏曲演绎中呈现出时代特色与作家自身特点相结合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太原大学学报》2020,(3):46-53
明代女子冯小青因痴绝而亡流传至今,她从私人语境走进公共话语,掀起了明清时期"冯小青现象"。然而小青其人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论,并其夫主以及她所留下的诗文也受到怀疑。兹以明代小青传记母本为基础,梳理冯小青生平、婚嫁及交友状况,并辅之文集、方志等文献记录对其事之真伪进行考论,在此基础上考证分析其传世作品。确定了冯小青实有其人,否定了钱谦益等人对小青事伪的观点。从小青的诗作中亦可看出她的生活精神状态,与传记中所述生平事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从“情本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明清两代一系列对于“小青事”进行演绎的各种类型的通俗作品,以此窥视由汤显祖《牡丹亭》而倡导的“情”在文人笔下的复现及出路,以及时事现实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徐永明 《文化遗产》2014,(4):139-156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明代才女冯小青悲凉的呻吟和凄苦的命运,令后世无数读者为之唏嘘感叹,伤悼不已。然冯小青其人和作品的真伪,明清以来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许多文人和学者的笔墨都曾涉及到冯小青,如钱谦益、陈子龙、卓发之、卓人月、徐士俊、来集之、吴炳、朱彝尊、焦循、陈文述、俞樾、陈寅恪、潘光旦等。本文对四种主要的《小青传》的版本和源流以及明清以来小青真伪问题的争论进行了梳理和考述,补充了小青为冯梦祯儿子冯云将之妾的证据,否定了小青为钟小天(开平)之妾的说法。本文还认为戋戋居士所作的《小青传》有可能出自钱谦益之手。  相似文献   
6.
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黎里人,著名诗人,诗坛领袖,南社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数次被选为主任。他所领导的南社向来被认为是民主革命派的文化大军,研究者也都津津乐道于南社成员的革命者身份和南社的革命贡献。但是,假如我们对  相似文献   
7.
流行文化往往影响着女性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像流行符号”的活着成为很多女性的存活录,明末的冯小青就立志像杜丽娘一样的活着、死去,因而演绎一幕自恋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家礼家范入手,分析发生在明末至清代的“冯小青现象”,并进一步证明,通过文人对其人及其生存环境的解读,冯小青从一个现实中的才女演变成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文人对“冯小青事”的道德解读最终实现了阅读视野的突破,冯小青这一人物形象既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时代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由于《牡丹亭》的影响,冯小青的故事广泛流传。从《风流院》到《疗妒羹》再到《梅花梦》,创作的趣旨经历了失意士人的自我写照、扬贤惩妒的移风机趣和世事沧桑的感慨寄托等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补春天》是日本明治时期的名汉学家森槐南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一部传奇,敷演清代钱塘陈述等人为西湖三女士冯小青、杨云友、周菊香修墓的故事。本对森槐南及其与中国几位学的交游、剧作的基本内容、冯小青其人及其影响,以及陈述及其修墓诸事作了考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