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1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口供是证据之王,导致刑讯逼供屡禁不止,造成极大危害.零口供现象的出现是刑事司法文明进步的表现,标志着中国刑事侦查模式在基层部门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同时也预示着不久的将来,我国法律将要确立沉默权制度.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的权利也将随着制度的进步而得到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刑讯逼供现象的泛滥一直被西方国家作为攻击我国人权状况的借口,归根结底,其根源就在于我国警方办案过程中对口供过度依赖。口供的独特功能使警方的依赖成为一种理所当然,但侦讯手段的落后却使这种依赖趋于畸形发展,而刑事诉讼较高的证明标准更加使这种畸形依赖成为警方的一种无可奈何。要想维护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就必须从源头根治刑讯逼供,这就需要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协同努力,共同促进我国法制状况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涌案改判是为了保障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有关证据,在刘涌案件中有刑讯逼供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改判就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做法。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种改判是无可挑剔的。刑讯逼供的害处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办案人员认为刑讯逼供是打击犯罪的有效办法,但实际上,其常常  相似文献   
4.
刑讯逼供的根源表面上看是制度问题、思想问题,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技术问题。警察破案能力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其识别谎言的能力强弱。谎言识别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可以通过剔除假话、串联真话缩小讯问范围、明确讯问方向,提高破案的效率与准确率,还原案件的本来面貌。因此,开设谎言识别的专业课程、培养谎言识别的专业人才、增强谎言识别的专业能力是遏制刑讯逼供的必经之道。  相似文献   
5.
刑讯逼供是对法律尊严的玷污,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系统的程序公正性产生严重的怀疑.之所以在现今的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行为仍然存在,是由于我国相关立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查处机制不够完善、司法工作人员个人利益使然以及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偏面追求等原因造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刑讯逼供不久将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不仅有利于规范司法机关的行为,树立司法权威,增强民众对司法的信赖,而且有利于保障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真正实现保障人权的理念.但随着司法实践的推进,新刑诉法修改之后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其有关非法证据的法律条文规定仍有不足之处,急需立法者予以重视并寻求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旨在保障人权、防止刑讯逼供的沉默权制度在当代严峻的犯罪形势下已受到了愈来愈多的质疑。在西方况且如此,若移植到我国则更不适宜,相反却可能南橘北枳。  相似文献   
8.
"赵作海案"反映了刑讯逼供、司法配合有余而制约不足以及刑事辩护软弱等诸多制度弊端,其中刑讯逼供并非欲禁不能而是能禁不欲。在现有制度运行背景下,突出司法机关的相互制约作用要比单纯取消"配合原则"更具价值;刑事辩护不是刑事诉讼中的点缀,强调刑事辩护权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与维护司法公正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霞 《大观周刊》2011,(15):32-32,31
人权是当今国际社会中的热门话题。本文章就是要就人权的基本理论结合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谈谈中国的人权。从而能在理论上推动人权保障的制度拘建和人权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刑讯逼供往往酿铸一切刑事错案,造成对被追诉人的巨大伤害。要防范刑讯逼供,还需要从理念与体制上进行创新,主要包括牢固树立人本主义理念、确立无罪推定思维、构建"以客观性证据为中心"的侦查模式和合理控制侦查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