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的意义问题是别尔嘉耶夫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他认为,尘世的历史是恶的自由的结果,是人类的苦难的悲惨命运。因而,历史的发展不应该是我们传统理解上呈进步趋势的,因为历史的发展进步不会使人达到自由的状态,所以,历史的意义在于终结,历史的终结即人类精神王国一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别尔嘉耶夫从生存论的意义上来探讨人的精神自由问题,批判因主客认识论而导致的人的被客体化。这对当前的学校教育极具启发意义,因为它可引导我们关注学校教育中师生被客体化的问题,关注生存论意义上的人的精神自由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我认知[俄]别尔嘉耶夫著,汪剑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在20世纪初俄罗斯精神文化的复兴运动中,尼·亚·别尔嘉耶夫(1874—1948)是最具个性魅力的人物之一。他毕生关注人类精神史的发展.在整整半个世纪的著述活动中始终不懈地探索着人在现代世界中的命运、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个性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他葆存着俄罗斯灵魂特有的爱和悲悯。以人格主义的眼光审视着尘世间的恶、苦难与不幸,针对人和宇宙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上帝与恶魔、信仰与知识、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永恒与时间、  相似文献   
4.
葛闰 《中国图书评论》2009,(10):114-116
毫无疑问,《精神领袖:俄罗斯思想家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徐振亚、娄自良等译)是本年度出版界值得推荐的一本书。国内对陀氏感兴趣的读者和研究者大概会觉得,这也是他们期待之中的一本书。收录的论文作者,多为俄国顶尖的学者和作家,像索洛维约夫、别尔嘉耶夫、罗扎诺夫、梅列日科夫斯基、舍斯托夫等人,共有14位作者,24篇演说和论文。  相似文献   
5.
别尔嘉耶夫对俄罗斯诸多典型的精神现象都进行过论述,并且认为这些精神现象都具有一个宗教性内核.根据他的剖析,我们可以建构起一个具有宗教品质的多极的俄罗斯精神结构--这个结构由"斯拉夫主义与西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民粹主义、虚无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神正论与人正论"、"末日论与弥赛亚说"、"新基督教意识"等精神向度组成.  相似文献   
6.
别尔嘉耶夫个体人格论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体人格有无限性的内涵;第二,个体人格是完整统一的;第三,个体人格是纯粹差异的;第四,个体人格的生存是在与他者的交会中实现的.个体人格存立于现实世界进程的阻断和终止之处,正是在此处,作为个体人格生存源头的内在性的精神世界和自由世界被开启.个体人格自身是一个整体,其拓展和实现完全不指向由部分建构整体,而是指向个体人格自身的创造行动.因此,通过个体人格实现自身的生存和自身的命运,人的异化悲剧才能化解.  相似文献   
7.
别尔嘉耶夫看来,人的奴役在根本上源于自由人的意识的空场,即人的本性的异化,亦即人的本性被抛入世界之中。人的自由的实现在根本上需要人的意识结构的变革,即在生存时间里实现对历史时间的彻底突破。别尔嘉耶夫认为,与人的主体性相关的美才是真实的美;与客体性相关的美则是虚幻的美。完整的美契合于人本性的完整,破碎的美则关联于人本性的分裂。美在消解客体世界必然性的重荷和畸形的同时通过人的主动的创造性活动建构了自由的世界。而正是在此自由的世界即美的世界里,现代化世界中的无根的现代人的生命不再被抛离而悬空,而是回落至踏实,心灵不再被抽空而虚无,而是充实而永恒。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民族身上体现出诸多“可怕的矛盾性”。造成俄罗斯民族性格分裂的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俄罗斯社会最基本的地缘、农奴制度和农村公社、东正教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别尔嘉耶夫在《精神与实在》一书中就精神与客体化的关系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其中,精神在客体化过程中对客体化的战胜标识了自由的现实性。值得一提的是,自由涵义的不同方面分别为精神的客体化过程和精神对客体化的战胜过程所表征。于是,在精神与客体化的互动关系中,就产生了对自由涵义的双重理解。依照以上线索,就能找到别尔嘉耶夫自由哲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杰出的俄罗斯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曾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普遍意义这样说过,陀思妥耶夫斯基比人民本身更“人民”,比整个的农民阶级加在一起更“人民”,他并非是在“农民”中寻见“人民的真理”——成为人人的兄弟、成为四海一家的人,因为那真理本就在他精神的深处,在他生命的最内在部分。别尔嘉耶夫的意思无非是,在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的伟大灵魂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乃至人类精神的深度和广度,都要远远超过作为群体的、自然的、无意志的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