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慧君 《兰台世界》2005,(8):131-132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悠久而传统的友谊。即使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时,日本人民也是反对法西斯、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抗日战场上,就曾活跃着一支日本人民的反战组织——“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  相似文献   
2.
《陪安娜穿过漫漫长夜》是美国作家加瑞尔·萨维的处女作,加瑞尔·萨维以平静克制的语气和天真的儿童视角,刻画了一个关于勇气、陪伴和认知世界的故事.文章从儿童视角下的反战主题、隐晦幽微的情感表达以及隐喻意象的文化内涵三个层面,解读了这部小说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厄纳斯特·海明威,一生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反战的士兵、反法西斯的战士、斗牛士、拳击手和渔夫等。虽然其人物年龄,性别,职业各异,但仔细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这些人物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即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厄运,表现出一种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海明威塑造的这种艺术形象,已被文学评论界和广大读者以硬汉形象所普遍接受。本文试图浅析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相似文献   
4.
《五号屠场》在跳跃的时空中融入了传统的时空概念,在后现代的大背景中渗透一些传统的因素。《五号屠场》中反战成了小说突出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美越战争所引发的以学生、妇女、宗教界人士为主的声势浩大的和平反战运动,由最初局部微弱的抗议,逐渐发展到混乱无序失控的局面,最后终于走上正轨,到达高潮,成功促使了越南战争的提前结束,反映了人们强烈的和平愿望,昭示了和平反战运动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6.
《国风》、《小雅》中的征战诗、思妇诗和饱受战乱之苦背井离乡的流浪者之歌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反战意识。战争有它的客观性、必然性,但它的负作用也昭然可见,周初到春秋这一时期有关战争的诗歌,吟唱出了人们反对不义战争、渴望和平生活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芥川龙之介创作于1924年的小说《桃太郎》对日本民间故事“桃太郎”进行了创造性改写,他将桃太郎讨伐“鬼岛”的行为视为侵略,辛辣讽刺了桃太郎们的强盗思想,这一改写颠覆了“桃太郎”原本所颂扬的武士道精神,表现出对当时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倾向的敏感和批判。最早批判“桃太郎”故事的中国学者章太炎对芥川的改写起了启导作用。中国现代作家谢六逸按照日本“桃太郎”故事原型的译介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芥川批判性改写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梳理伍尔夫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中貌似混乱的意识流,从而透视作者的内心世界,揭示出作者的反战思想、不可知论、创作上的除旧创新和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9.
明治末期,志贺直哉开始作为白桦派代表之一活跃于日本近代文坛,被称为日本的"小说之神"。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有三个创作空白期。笔者从第三个创作空白期着手,分析志贺的短篇小说、随笔及日记中的特点,从而深入研究志贺文学中的反战思想。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新世纪文学与二次世界大战密切相关,但是其主题既不是反对侵略战争,也不是反对战败,而是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对整个世界大战进行反思,描写战争的残酷,战时经济困乏以及给普通民众造成的感情扭曲等的心理创伤。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流露出反战、厌战的思想意识,其中既有深层次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也与作家的个人体验密切相关。日本反战文学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战争的揭露,二是对核战争的反对。纵观日本二战后的文坛,无论从数量上或质量上说,这一意义上的反战文学一直占主导地位。日本新世纪文学是从反战文学起步的。但是也毋庸讳言,由于战前的错误教育和舆论导向,日本人和日本作家对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的认识和态度不尽一致,所以日本当代反战文学并不是清一色的反对侵略战争的文学,也存在打着反战的旗号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和美化侵略战争的所谓反战文学。二者针锋相对、壁垒分明。,我们期待着日本作家能从加害者的角度,从整体上,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探讨和剖析这场浩劫的内在原因;如能对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给予必要的批判,将具有更加发人深省的影响和巨大推动力量。倘若如此。这必将是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福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