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短信拜年的再度火爆看“拇指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手段,短信以便宜、方便、随时随地可以收发的特点,深受国内手机用户欢迎,短信发送量逐年增长。今年春节假期,许多人依然忙着收发拜年短信。据业内人士估算,春节7天假期全国短信发送量可能达到了  相似文献   
2.
吴旋 《职业圈》2014,(25):15-15
据南昌铁路局数据显示,2013年6月15-2014年6月11日,货运累计完成装车数约138万车,货物发送量8719.3万吨。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媒科技》2011,(7):66-66
我国铁路经过建国初期到现在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77965.9公里,全国铁路年旅客发送量13.6亿人。随着和谐铁路建设的深入进展,不仅需要对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装备现代化、运输保障等方面作进一步加强,而且在全面提升"以人为本"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政令传达效率,解决旅客旅途收听收视一直是摆在广大铁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30日,一年一度的铁路春运大幕拉开,当颇具中国特色的春运潮滚滚涌来之时,铁路部门再次为解决春运难题付出辛劳,为的是让亿万旅客回家过年的路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5.
资讯     
全国铁路春运圆满结束3月10日,为期40天的2010年全国铁路春运圆满结束。在客流比往年更加集中巨大、客流高峰持续时间长、雨雪冰冻等灾害天气增多的情况下,铁路部门克服运力极度紧张等诸多困难,成功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春运旅客发送总量、单日旅客发送量、单日直通旅客发送量均创下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6.
报道     
《报林求索》2009,(3):10-11
<正>2009年春运圆满结束自1月11日开始,为期40天的2009年铁路春运圆满结束。整个春运期间,铁路发送旅客总量将达到1.92亿人,创下春运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整个春运期间,全路共开行临客27600多列,同比增加4000多列,运输能力安排为历年之最。但受今年春节节后客  相似文献   
7.
报道     
《报林求索》2009,(8):12-13
<正>铁路运输指标企稳回升基本建设投资持续增长1月至6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75031万人,同比增加3658万人,增长5.1%;上半年,全国铁路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2014.56亿元,同比增长155.1%。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2739.7公里、复线铺轨2435.9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1681.2公里。此外,国家铁路更新改造完成投资53.47亿元,其中运输设备更新改造完成投资44.85亿元,同比增长2.1%。  相似文献   
8.
《报林求索》2009,(9):13-17
2009年8月20日,英国运输大臣阿尔尼斯到访北京,为修建从伦敦到苏格兰的高速铁路向中国学习和借鉴经验。"中国是世界高速铁路的领航者,铁路的未来在中国。"阿尔尼斯的评价折射出世界对中国铁路发展成就的认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维持通车的1.1万公里,到2009年底的8.6万公里;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平均时速43公里,到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的时速350公里,在这一甲子里,中国铁路已然化茧为蝶,一跃站在世界铁路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火爆的文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统宇 《青年记者》2006,(13):79-79
据统计,到2005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超过3.93亿户,居全球首位。发送短信总量为3046.5亿条,平均每天有9亿条短信在中国用户的拇指间传送。以最低每条0.1元计算,2005年短信市场收入超过300亿元,造就了中国数字化通讯的奇迹。从2000年10亿余条的短信发送量到2005年的3046亿条,6年间增  相似文献   
10.
手机之惑     
《百科知识》2009,(20):1-1
事件 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07年12月,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5.47亿,手机的普及率41.6%,当年的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5921亿条。这些数字无疑在全球领先。人类制造了手机并不断完善着其功能,而手机也在迅速而无声地侵入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