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以序跋和评点为主的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由“耳”“目”二字组成的术语随处可见。结合诸多小说常以“耳”“目”命题这一现象,我们发现,这些术语多被用以评说小说性能:有的被用以表明小说的道听途说性质以及“求真取信”史性,更多地被用以评说小说的诚妄、奇正、美丑等审美功能,还有的被用以评说小说的“悦人耳目”“醒人耳目”等功能和功效。除了依稀可辨的“因耳叙事”与“以目写人”两种评说倾向之外,“贵耳贱目”常被用以显示小说的传奇特点,而“娱目醒心”则常被用以传达小说的审美教化功用。与诗文批评中的“耳目”系列术语相比,小说批评中的“耳目”系列术语兼具娱乐与教化功能,不仅多被用以宣示故事的可靠性、可信性,而且还被用以强调小说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每位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是提高班级教育管理成效的关键,笔者认为尊重学生是根本。具体是:榜样垂范,带动学生;改进方法,体谅学生;解决困难,关心学生;评优公开,取信学生,让每位学生感到班级集体的温暖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孔子主张四教:文、行、忠、信,重视"信"的价值,将其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信"在《论语》中共出现了38次,通过对《论语》文本的认真研读与分析,将孔子"信"之内涵概括为:与人为信、取信于民、以义取信、以学促信。在个体生活领域,孔子主张将与人为信作为调节无血缘关系的、身份大体平等的"朋友之交"的原则和依据;在政治领域,孔子首先要求统治者具备"信"德,取信于民,并教民以信;但孔子倡导的"信"是相对的、可变的,即要以义取信,点名了"信"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孔子进一步指出,个体必须通过"学"才能做到"以义取信",即主张以学促信。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纯语文知识,更应该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用教学语言的超凡魅力感染学生,用包容的心灵感悟学生,用艺术的手段引导学生,把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使学生在人性关怀的呵护中徜徉。  相似文献   
5.
论图书馆新馆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管理学理论为依据 ,阐述图书馆新馆长大致要经历取信、亲近、认同三个阶段来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 ,树立自己的威信 ,提高自己的权力性影响力 ,并以此对馆长提出了应具有献身图书馆事业 ,真抓实干、吸收集体智慧等七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