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8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智慧 《语文知识》2000,(11):34-35
著名作家刘白羽在《长江三峡》中借杜甫《咏怀古迹(之一)》咏明妃的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巧妙地点化了王昭君的诞生地香溪。王昭君是我国汉民族和少数民族联谊的历史见证,当“江津号”航行到香溪的时候,作者激起的是中华民族在汹涌波涛中奋勇前进的豪情。显然,“生长明妃尚有村”是一个倒装句,是为了合乎近体诗格律的要求而变用的。这首《咏怀古迹》是七言首句的平起人韵式,首  相似文献   
2.
古楼今韵     
我用长安美术出版社1961年6月版《西安名胜》彩色美术明信片中的"钟楼"片为载体,自制了下图这张2003-6-1"西安钟楼"邮票的极限片。票图正面单景式的钟楼建筑只见楼,没有钟;片图上的钟楼建筑则具立体感,且有楼有钟。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明信片的片图为彩色照片,而非当时所普遍使用的黑白照。  相似文献   
3.
祖国神州的名山之中,庐山以其秀美闻名于世。而庐山众多的名胜中,“美庐”别墅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七月的南昌酷暑难耐。告别喧嚣的火炉闹市,结束在蜿蜒盘山公路上的舟车劳顿,我们终于来到了庐山。令我诧异的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川流不息的车辆,更有一些贴着琉璃瓷砖、有着玻璃幕墙的洋式“豪华”招待所,把一处幽静的避暑胜地变得面目全非;旅馆商店食肆林立,休养所、培训中心鳞次栉比,牯岭俨然成为闹市。我就是带着这样懊丧的心情去参观“美庐”别墅的。在牯岭东谷长冲河畔,掩隐在一片绿荫深处的英国券廓式的别墅——“美庐…  相似文献   
4.
文物古迹与旅游的发展,历史悠久,关系密切。旅游离不开文物古迹,文物古迹借旅游发挥其作用,流传其历史,传播其信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古书《穆天子传》记载了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驾八骏西游的故事。记载了穆王与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留传下古老佳话,传说其地点就在新疆的天池。周穆王可算得是中国最早的大旅游家了。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是又一位大学者的旅行家。司马迁写《史记》除利用大量文献档案简牍文书之外,还亲到许多地方考察旅游。西汉时期打通欧亚大道“丝绸之路”的先行者张骞,更属最早的中外旅行家。此后,从杨…  相似文献   
5.
鹦鹉洲是湖北武汉的一处文化名胜,她似乎只是文献上的名胜,因为许多武汉人并不知其芳踪何处。崔颢的千古名句“芳草萋萋鹦鹉洲”远播其美名,但是随便问一问当地人,绝少知道鹦鹉洲的得名由来。这其间的原因有三:一是时间久远,鹦鹉洲存名一千八百余年,当然有历久愈晦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笔者因查阅资料,意外得程兆熊先生于1943年间发表的一篇文章,名曰《历代名将在滇古迹》。该文依志籍记载,将历代名将在滇征战建业留下之古迹遗址整理为32处,行文于书。今虽事隔久远。文中所述之事,恐已不具,然抚遗迹诚不能不有所感矣。为供有关学者研究考证,现将全文录于后: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节网络实验课的课例教案,展现了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训练。  相似文献   
8.
9.
游大明宫     
那天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你知道我要去干什么吗?告诉你吧,我要和爸爸妈妈去游大明宫!一路上,我又蹦又跳,高兴地想:也不知道现在的大明宫是什么样子,是不是还是几年前那稀稀落落的村庄和废墟呢?  相似文献   
10.
章对盂浩然诗中的部分襄阳地名名胜作一考释,认为庞德公祖居渔梁洲,初隐于洄湖,终隐于鹿门山。檀溪源于旄旗山,流经虎头山,在城西一里左右入汉江,至迟在唐宪宗时期已经干涸,今在故址设有檀溪乡。大堤指环城堤防总称,今仅存老龙堤、护城堤。望楚山即今之虎头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