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本世纪初中国文学的启蒙故事中,启蒙者的素质问题像是一个圈套一样-启蒙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启蒙者并不具备启蒙的条件,它作为一种基本判断模式解决着文化(文学)上的许多问题,笔者以《吃茶》为例想要说明的是,受众的素质问题可能是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带来了启蒙的偶然性,引起了启蒙的畸变,在这种说明性方面,《吃茶》不是一个孤立的文本,它的隐喻意义有一批文本来延续它。  相似文献   
2.
糯米鸡     
闹闹 《大学生》2013,(3):36-36
一天在吃茶的时候,我扒拉着盘子里的半个糯米鸡,觉得不就是炒好的鸡肉等材料和糯米一起,再用荷叶包起来嘛。荷叶在学校附近印度人开的中国超市见到过,干香菇糯米也有得卖,冰箱里还有妈妈从家里寄来的干贝,应该可以在家里自制嘛。于是拍着胸脯对Sara表示:“不用在这里吃了,我学做糯米鸡给你吃!”在Sara瞬间闪闪发亮的眼睛注视下,我觉得自己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3.
“吃 愁”     
张丽钧 《河北教育》2013,(11):47-47
一个习练书法的朋友向大家现场秀书法,每人获赠的均是其最拿手的"吃茶"二字.轮到我时,我说:"我不要‘吃茶’,我要‘吃愁’."他愣了,问:"你确定要‘吃愁’?——‘愁苦’的‘愁’?"我点头.他冲我愣了两秒钟,然后,笔尖蘸饱了墨汁,开写.他似乎不曾练过那个"愁"字,拧着眉头跟它较劲.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围观者七嘴八舌:只听说过"吃茶"、"吃苦"、"吃亏",咋又弄出个"吃愁"来?写到第N遍的时候,"吃愁"终于写得颇像样了.我舒口气说:"好了,就这张了!"不想,书法家竟叫起来:"等等,这张我得留着!我再写一张送你吧."  相似文献   
4.
5.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5):51-51
出场佳人:张钟允——丽人嘉木两相映;吃茶处:藏养—湖春茗:绿湖春茶艺馆;多宝阁:绿湖春典藏茶品;迎新吃茶。[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钱伟 《技术创新》2005,(2):38-38
米饭是中国家庭的餐桌主食,人们一般喜食新米,因为它带着清醇的米香。其实,想吃到清香扑鼻的米饭,并不一定要用新米,用茶水烧饭就可以获得色、香、味俱佳的饭食。最令人称奇的是,茶水烧饭还有去腻、洁口、化食和防治疾病的好处。据营养学家研究,常吃茶水煮的米饭,可以防治四种疾病。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先生编撰的《莲峰志》是清初一部有着重要学术价值的地方志,也是南岳衡山的唯一一部山志。它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南岳衡山的莲花峰及莲花峰下方广寺的情况。今有衡阳本土学者谭民政先生集三年之心血,对王夫之先生的《莲峰志》进行了详细的注释。本刊将分三期予以刊载。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学者们斧正。  相似文献   
8.
<正>白银都流哪儿去了?全世界都在问,不光中国。英国人说,都流到中国去了——通过贸易逆差。为什么会有逆差?就因为英国人要喝那口茶,放不下。17世纪,英国人就开始喝茶,喝了一世纪,喝出贸易逆差,这才发现,喝茶不对头了。起初,英国人对茶赞不绝口,那时,贵族才喝得起,未影响国计。至18世纪,茶已普及,全民吃茶去,英国哪能吃得起?有人愤而叹曰,英人喝茶,举国上下,上自贵族,下至仆人,或为乞丐,如不喝一杯中  相似文献   
9.
看时下众多因果景观,不禁回味起《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人生至简:眠不过六尺之榻,食不过三餐之饭,墓不过一尺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