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拍片,作为一种新的电影生产方式,在当代发展的已经非常迅猛。尤其是近些年来,香港地区和内地在合拍片上的合作,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目前的香港内地合拍片面临着审查制度等的严峻考验;在未来的出路上,也需要中国的电影人不断的思考、探索,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据悉,《夜莺》将代表中国角逐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但令业内津津乐道的并非此片内容,而是其中法合拍片的“出身”。  相似文献   
3.
文化认同是国家、民族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是合拍片必要的认知基础。本文以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木棉袈裟》、《云水谣》、《赛德克·巴莱》三部电影,从民生民俗、文化、闽南意象等方面阐述两岸三地合拍片中文化的交流和认同。本文旨在分析合拍片中存在的一个难题:如何将两岸三地由于地缘、政治等因素产生不同的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刘鹏 《今传媒》2023,(11):104-109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外合拍片数量逐步提升,呈现出日趋繁荣的景象,但是,合拍片的跨文化传播效果尚不显著。对此,笔者基于中国优秀文化构建的中外合拍片跨文化传播模式以及评价体系,对跨越种族、文化和地缘等传统边界展开的中外合拍的主体定位、合拍内容、合拍方式、跨文化传播受众、规避文化折扣以及探寻文化间性等问题展开探讨,旨在助力合拍实践,推动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5.
岑岚 《新闻世界》2023,(4):82-85
本文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探讨中英合拍纪录片《中国的宝藏》的创作策略,主要从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情感过程、认知过程、行为过程三方面分析该片是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并提出正确看待自身文化,以开放心态面对国外制作团队,从文化差异中寻找情感共性载体等纪录片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6.
两岸三地的合拍热潮已经是当下华语电影创作的主力军,与香港和大陆合拍电影已日臻成熟不同,台湾与大陆的合拍仍然处在一个摸索、探寻的时期。一些合拍电影在大陆市场反响平平,仅有少数合拍片能够在两地市场有所作为(如《爱·Love》),文章以这些影片作为文本,去探究其在表达本土经验和跨地想象时的策略,通过对《爱·Love》在跨地性和本土性呈现上的叙事分析,探讨两岸合拍片在文化内涵上表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1987—2001年,高潮迭起的合拍片与进口分账大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电影的生产与创作。一方面,《少林寺》等合拍片的成功,激活了内地曾一度中断了几十年的武打片生产;另一方面,《亡命天涯》等进口分账大片所带来的强烈刺激,则直接催生了《秦颂》、《兰陵王》、《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相对大投资、大制作的一系列影片。可以说,合拍片与进口分账大片已对这一时期整个中国电影的生产与创作及中国电影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传播的背景下,跨境合拍成为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时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近两年,中外合拍片不断增多,成为了大家颇为关注的电影现象。本文通过总结中外合拍电影特点、反思当前中外合拍片中表现出的文化叙事困境,从而探讨中国电影通过中外合拍走向世界,进行有效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奥运将要来临之际,五洲传播中心(CICC)与美国PBS公共电视台联合制作了13集合拍片《北京,你准备好了吗?》,与美国探索频道联合制作T4集合拍片《非凡奥运》,世界170多个国家的观众将在奥运会之前收看到这此节目。  相似文献   
10.
港产片打通内地“瓶颈”后,香港电影俨然找到了另一座“金矿”,但对内地电影恐怕不全是利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