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明 《上海集邮》2006,(10):13-13
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140周年》孙中山,名,号逸仙,曾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独裁。1914年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年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任总理。1923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实行国共两党合作。1924年1月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事。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在北京逝世。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在国共两党的激烈斗争中,国民党内一部分爱国民主人士为了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政策,与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纷纷成立新的民主党派。1945年10月,谭平山、王昆仑、朱蕴山、柳亚子等在重庆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要求结束一党专制,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3.
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2005年4月26日-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对中国进行访问。国共两党相逢一笑,摒弃前嫌,坦诚交流,共谋合作。这是继1945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之后,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谈,从而实现了60年来两党关系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下令“联俄”、“联共”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以东20公里的黄埔长洲岛上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也是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的摇篮.黄埔师生们曾经并肩作战.把鲜血洒在一起.演出了20世纪20年代革命舞台上的英勇一幕。  相似文献   
5.
徐养民 《语文天地》2011,(12):55-56
鲁迅的散文诗《雪》,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中选入了这篇精美的散文。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当时,国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  相似文献   
6.
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在乡村社会取得合法性,国共两党采取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国民党试图从外部将自己的代理人植入村庄而未能,只得依赖旧式精英统治的村庄,共产党在村庄内部有效地培植了自己的代理人而实现了政权的合法化建设,完成了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中国三百多个大小政党中,中国青年党与国共两党一样,有完整的政党纲领和严密的组织机构,并以在野民主党的身份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叱咤风云一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训政”制度最坚决的批判,并为此与国民党两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那么青年党与国民党关系又是如何演变的?到底是怎样走到一起的?本拟就此做一初步考察,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青年党,了解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国共两党关系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近年来,由于高考逐步侧重经济史、文化史的考查,因此作为政治史内容的囤共两党关系在考查力度上有所下降,一般以客观题为主。受时事政治的影响,2005年江苏、广东高考历史卷中出现过主观题。随着2005年4月底和5月初“连宋登陆”成为现实,关于国共两党关系曲折发展的历程及其今后发展趋势问题开始大幅度升温,极有可能成为2006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9.
学习 《历史学习》2007,(3):29-29
最早提出国民党要建立军事学校的人不是孙中山,而是共产国际来华进行联络工作的代表马林。马林,1921年初接运动会共产国际特使维经斯基到了中国。他在中国工作生活两年。这期间他奔走国共两党领导层之间,广泛地宣传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60年,一个甲子,国共两党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对于全球华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历史性事件。在海峡两岸关系高度敏感时期,国共两党间的这次握手,使得期盼和平,企盼安宁的两岸人民看到了一缕署光。“这是两岸政党交流最高形式的一种表现,是近60年来从来没有过的。”国民党新闻发言人张荣恭接受本刊专访时,这样评价连战的这次访问。华人社会甚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国共两党如果处理得好,胡连会或可成为两岸关系历史发展最关键的一幕,它有机会为两岸关系的架构提出一种创新思维,也可以为两岸民众重新正确的认识对方,排除长久以来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