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11,(19):58-59
美成功测试地震预警系统 可提前数秒预警 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学家成功测试了一个地震预警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在探测到断层断裂产生的第一个能量脉冲时发出早期预警。这个地震预警系统由加州大学研发.目前还没有推向公众或者企业。也就是说.在发生地震时.只有一组科学家能够接到警告。  相似文献   
2.
王赶生 《今日科苑》2012,(10):19-21
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面对地震预报的难题,国际上一些科学家公开对临震预报持否定意见,有的甚至发表"地震无法预测"之类的论文。我国科学家在地震预报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指出,地震同其它自然现象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其发生的规律,准确地做出地震预报不是遥不  相似文献   
3.
Screening of plane S waves by an array of rigid piles in poroelastic soi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 array of rigid piles used as a screening barrier for plane shear (S) waves is investigated in a homogeneous unbounded space. The dynamic poroelastic theory of Biot is employ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an incompressible solid grain. Using Fourier-Bessel series, the problem of multiple scattering is solved by imposing continuity conditions and equilibrium conditions at the soil-pile interfaces with the translational addition theorem. A parametric analysis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permeability of poroelastic soil, separation between piles, number of piles and frequency of incident waves on screen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barrier,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an elastic soil medium. Compu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insic permeability of the soil medium displays an apparent effect on the screening of plane S waves.  相似文献   
4.
地震学作为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科学,需要大力发展网络化的地震观测技术。CNGI示范工程项目"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示范网络",开发了基于IPv6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地震烈度观测专用设备。将研制生产的20个SI-1型和5个SI-2型地震烈度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管系统及IPv6网络接入系统进行集成,建成了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示范网络和地震烈度观测实验系统。研制的地震传感器网络业务服务和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地震传感器示范网络IPv6接入节点设备和组网的30个传感器的管理。这些研究成果将引领地震监测领域的技术变革和创新,对未来5~10年内地震观测网络的设计、改造与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11种地震学期刊为调查样本,使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方法,对样本在1997年1年内679篇地震文献的引文量、引文类型和语种、引用学科、引文年代、各期刊的自引率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地震学期刊的引文特征和规律,以期有效地利用和管理地震文献,使其为地震学的发展提供最充分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10,(8):37-37
智利大学地震学研究所在一份报告中称,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大地震后,该国国土面积增加了12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7.
5月12日四川地震,牵动了全国民众的心.震感瞬间传至全国各地.有人认为,既然汉代就有"地震仪",为什么依然无法预测地震呢? 其实,地动仪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级.因此,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候风地动仪并不能记录地震,不是地震仪.  相似文献   
8.
大学学报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11-14
统计地震学的基本问题 Beyond Controversies and Techniques: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StatisticalSeismology 摘要“统计地震学”决不仅仅是统计学在地震研究中的简单应用对这一点的忽视常常导致对“统计地震学”意义的低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是系统讨论“统计地震学”基本问题的时候了这种讨论不仅对统计地震学“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与地震预测预报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都是有益的本文的注意力集中于”狭义的”“统计地震学”,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特大地震而引发了特大的海啸,灾情的严重性至今人们还历历在目。相隔不到4年,今年“512”我国四川省以汶川县为中心又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损失不计其数。根据地震学家统计地球自然特大地震的现象发生是有周期性的,约30年内会有一次发生。而近十年频繁出现几次特大地震.有失常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地球物理学专业教学实习"地震学方向课程为核心,概述了此课程时间安排及实习仪器,系统地说明了时间安排改革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实习日程。此课程内容的改革将使教学时间更有弹性,以获得更有效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