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学刊》2010,(6):178-178
<正>在北大学习期间,在苏秉琦教授指导下专攻新石器时代考古。由于20世纪60年代处于酝酿阶段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已体现在北大教学活动中,通过洛阳王湾遗址、山东大汶口遗址和江浙地区的实习,对中原及周围地区古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大汶口文化的文明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明的起源问题,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大学术课题。也是世界学术界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在探讨明起源时,国内外学一般都把城市、青铜器和字等作为明的标志或明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3.
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命名地,发现于1959年.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曾先后三次发掘.并出土大宗文物。它那明确的文化发展序列、相对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两次社会变革的非凡经历、日鸟结合的图腾崇拜以及与早期泰山文化的渊源关系.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借助大汶口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辟建大汶口遗址博物苑(馆),“古为今用”.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汶东凹陷下第三系大汶口组地层既是主力生油层,又是主要储层。在对凹陷主要构造和地层特征进行剖析的前提下,结合大量岩矿和物性分析资料,认为大汶口组储层主要储油岩性是碳酸岩盐和砂岩,主要储集空间是原生孔隙、裂缝和次生溶孔,并对储层自身的溶蚀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化命名地,发现于1959年,现为国家级重点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曾先后三次发掘,并出土大宗物,它那明确的化发展序列、相对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两次社会变革的非凡经日鸟结合的图腾崇拜以及与早期泰山化的渊源关系,具有极高的历史化价值,借助大汶口遗址的历史化价值,辟建大汶口遗址博物苑(馆).“古为今用”,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学历史歌     
祖国原始群 父系大汶口 西周时强盛 各国变法立 魏晋南北朝 民族大融合 元谋北京人 夏朝奴隶制 春秋渐瓦解 秦汉时统一 国家陷分裂 隋唐又统一 母系半坡族 商朝有发展 战国封建制 封建初发展 阶级生产斗 发展封建制  相似文献   
7.
说起汉字的起源,人们自然会想到甲骨文,甚至大汶口的陶文,但是甲骨文已经是一种很成熟很系统的文字了,显然不会是最早的汉字;至于陶文,由于我们能见到的材料很零散、很孤立,虽然可以确认其中的一些具有文字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正>八角星纹彩陶豆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前4300~前2500年)时期的盛食器,1978年出土于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现藏山东省博物馆。这件彩陶豆口径26、足径14.5、通高28.4厘米。泥质红陶,深盘圜底,喇叭形圈足,造型规整匀称。陶豆采用彩陶工艺装饰,器表先施一层白色陶衣,其上用褐、红等矿物染料绘成图案,图案为八角星纹,象征东方的太阳纹。圈足部位施两周褐色彩带,彩带之上绘几何纹  相似文献   
9.
大汶口文化是以1959年首次发现的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苏北和皖北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大约距今6300年到4500年之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栾丰实先生将大汶口文化统分为三大期六小期11段我们认为,这种分期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0.
    
费东宝 《上海集邮》2010,(11):11-13
鼎是古代的炊具,初为陶质,有上万年的历史。可分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每类又可分有盖和无盖两种。山东邹城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约有5000年历史的彩绘红陶鼎(编77,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