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传统社会重宗法父系等级,所以男性优越于女性的社会价值准则一脉相承,数千年未变.民国初年,由于妇女运动的推动及西方近代民法人格平等、个人本位理念的影响,大理院在司法实践中,应势权变,通过司法判解的形式对<现行刑律民事部分>中有关女性权利的规定进行了一定的变通,使民国初年女性权利的变化体现出独立、平等及权利本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韩涛 《历史档案》2011,(3):79-90
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906年11月6日),清廷颁布官制改革上谕,其中规定:"大理寺著改为大理院,专掌审判。"这一上谕,拉开了晚清司法改革的序幕,从法律上宣告了晚清全国最高专门审判机关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有近代意义的最高法院,它的设立,打破了传统行政权力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司法权在近代国家机构中谋得了一席之...  相似文献   
3.
在留胡子的教授里,年龄最长,胡子也最旺盛的,大概要算戴修瓒先生。我在校时,戴先生已有六十多岁。戴先生是法律系的。听说他在北洋政府时期曾任最高法院(那时应该叫做大理院)的大法官,因为对段祺瑞之所为不满,一怒辞职,到大学教书。戴先生身体很好,他身材不高,但很敦实,面色红润,两眼有光。他蓄着满腮胡子,已经近乎全白,但是通气透风,根根发亮。我没有听过戴先生的课,只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固有体制的惯性使得司法独立改革举步维艰,引发了"部院之争"。本文旨在介绍"部院之争"的前因始末,从这一缩影来看封建向近代体制转型的艰难。  相似文献   
5.
光绪三十二年官制改革后,清政府对大理院经费的筹措和使用做了相应调整,适当增加了大理院的经费。但随着大理院司法实践的展开以及自身人员的增多,经费拮据的情况仍不时出现,使得相关司法事务难以开展。通过对大理院经费的考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艰难。  相似文献   
6.
1913年,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与大理院之间就关于《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所定民事上告期限和上告程序是否可由大理院变更、前清《禁革买卖人口条款》是否可由司法部认定无效两个法律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到:论辩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背《临时约法》,反映了辛亥革命、民主思想的深入人心;部分官员对新旧法律制度进行整合时,在践行“三权分立”、坚持“司法独立”方面进行了真诚的努力;论争暴露了政权更迭之初行政制度和法律制度因草创而不够完备,促使人们对有关法律、制度进行修改,使其臻于完善,因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寧  倪復賢 《中国文化》2006,(1):146-150
一沈家本是清末最負盛名的法學家。他從24歲入清朝刑部任職,43歲殿試中進士後正式得官,前後在刑部司職三十年之久。1902年,62歲的沈家本被起用為清王朝頗有權勢的修訂法律大臣,同時官至刑部右、左侍郎、大理院正卿、法部右、左侍郎……他既因深厚的古代文獻功底而有條件潜心研  相似文献   
8.
韩涛 《历史档案》2012,(3):114-125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以后,清朝在删修旧律的同时,大量移植西方近代法律制度,在立法领域,尤其是实体法方面,基本上构建了近代性质的部门法体系的雏形。晚清大理院处理了大量民刑案件,形成和使用了数量可观的司法文书。借助法律作用于社会生活而产生的司法文书,可以更加直接地观察到大理院在司法转型时期对立法成果的真实适用情况。本文以大理院司法文书为中心,从实体方面对晚清中央审判中的法律渊源及其适用方法进行具体考察和实证研究,以期为透视辛亥革命前夜的中央司法审判状况提供一个微观的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