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肖国忠 《成才之路》2010,(8):I0006-I0006
见到吉林大学孙正聿委员时,他正在整理自己的《关于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案》。“教了一辈子学生,我最关心的自然是学生的成长。”孙正聿一边翻阅着提案给记者看,一边不无遗憾地对记者表示,现如今,高校社会功能的多元化和“就业至上”的教育理念,强化了时“专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     
《全国新书目》2014,(10):26-30
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 孙正聿吉林人民出版社97872061074502014-03 26.00孙正聿编写的《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为基石,从理想信念的视角,论述人的精神家园、人的社会生活、人的价值追求和"中国梦",展现了理想信念的冲突与搏斗、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历史的迂回与前进,描述人类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波澜壮阔的画卷,激励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献身崇高的事业,完善崇高的人格,以臻于崇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哲学问题一定是在哲学史中言说。不存在离开哲学史的纯粹“原创”。康德要接着休谟说、黑格尔要接着康德说、海德格尔要接着黑格尔说……而所有这些哲学家都要接着柏拉图说。可见,哲学史就是不同时代的哲学家针对同一个问题所展开的对话。如果说《哲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在当代中国哲学界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我看来原因并不只在于它批判了教科书哲学,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它在哲学史的意义上完成了一次对话。这样的对话一定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这恰好构成了《通论》中的哲学基础理论)。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德国古典哲学是不可跨越的。因此,《通论》正是在对全部德国古典哲学的尊重基础上的一次哲学史对话。这可能是《通论》的最浓重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