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张以庆,当过十年工人,没有上过大学。然而,他从业电视十五年,却几乎囊括了国内外全部的纪录片大奖,其中包括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片大奖、编导单项大奖、日内瓦南北电视节特别提名奖、四川国际电视节四项国际大奖等等。去年,他又成为第五届范长江新闻  相似文献   
2.
侯蕾 《声屏世界》2007,(5):31-32
在纪录片领域里,张以庆是一个“异类”。从1987年起开始拍摄纪录片,他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很出名,但是他的作品却总能给人们带来完全不同的震撼和思考。无论是被欧洲人视为人道主义的范本而享誉全球的《舟舟的世界》,还是引来巨大争议的讲述一只被驯化的大熊猫和它的饲养员的故事的《英与白》,甚至,当人们回过头去寻找他初期的作品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张以庆创作的一系列纪录片作品为例,从纪录片创作的三个过程来探讨编导意识在纪录片创作中的渗透问题。在前期准备阶段,题材的选择和开掘是编导主观评判、取舍、参与的结果;在实地拍摄阶段,拍摄角度的选择和细节的抓取有赖于编导的主观能动性;到了后期剪辑阶段,编导的艺术水准决定着纪录片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宁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238-239
在2011年的第十一届四川电视节上,张以庆导演的《佛山听禅》和孙增田导演的《康有为变》两个片段获得“金熊猫”最佳导演、最佳创意等四项提名.其中,《佛山听禅》以诗意的感受阐述了佛山这座城市,使人观后产生无穷的美感体验.本文借助广播电视新闻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以《佛山听禅》15分钟版本为样本,剖析其审美意义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邓磊 《声屏世界》2007,(12):44-45
张以庆的纪录片,在影视界、文艺界、学术界引起过极大的反响。有人说,张以庆以及他的作品颇具思想力、震撼力,开拓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及审视的视野,呈现出了深邃的人文精神与独具特色的思想感情,具有可贵的价值。也有人说,张以庆的作品,具有艺术的特质,其唯美而精致的表现形式、电影化的拍摄、制作手法以及其主观意识的顽强表现等等,都有悖于电视纪实的精神,其作品应该划出纪录片领域。论者的观点如此相悖,只能说明纪录片这种表现形式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试图从记录生命和生命纪录两方面来探讨纪录片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