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校园音乐短剧《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把握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将非遗彩调剧、非遗木偶戏元素融入校园戏剧的创作中,其"编、导、排、演"的全过程为广西大学彩调戏剧的创作探索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广西大学肩负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重视校园戏剧的发展,这一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尝试,缓解了当代观众对传统彩调剧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2.
回顾数十年来有关彩调剧的研究,不难发现大家多从文学、音乐、表演的角度切入分析彩调剧,却很少涉及其中语言的运用,特别是修辞手法的使用。事实上,彩调剧利用多种修辞手法营造诙谐、幽默的风格,比较突出的有诡谐、曲解等8种手法。这些手法的创造性运用丰富了这个剧种的表现力,形成了有彩调特色的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3.
阙真 《文化遗产》2008,(2):26-31
广西彩调剧具有突出的平民化特征。一是表现内容的平民化,包括题材选择与剧中人物意识的体现。二是语言风格的平民化,如生活气息浓郁、方言与民俗民歌的融入。三是创作主体的平民化,体现在剧目创作与演出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哪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是在不断地传播发展中实现其自身存在价值的。对于广西西南地区来说,当地流传的彩调剧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彩调剧剧目的整理改编,使其作品意境不断提升,主题反映视角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展现出对人生命意义的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5.
王志梧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戏剧创作以彩调剧为主,他把戏剧创作定位为为农民写戏,把农民放在戏剧创作的中心位置。形成了为农民写戏的戏剧观。王志梧把农民看作彩调剧的表现对象和欣赏者,致力于满足农民欣赏戏剧艺术的渴望,创作出了适合老百姓欣赏习惯的戏剧作品,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农村农民生活的表面,他对新时期农村存在的矛盾冲突是有所思考的。  相似文献   
6.
彩调剧《新刘三姐》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在全国多地上演之后引起热烈反响,受到广泛好评。该剧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诗性叙事的方式,讲述了壮乡人民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中的新时代故事。文章以诗性叙事为切入点,从戏剧主题、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舞台场景等方面对该剧的叙事特点进行分析,并与经典彩调剧《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对比,分析其诗性叙事的时代性和地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