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宁 《教育艺术》2003,(6):29-30
《呐喊》《彷徨》是鲁迅先生的两部小说集,这两部小说集在鲁迅的文学创作中乃至现代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成就,尤其是传神的人物肖像描写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在此,笔者就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肖像描写谈一点个人感受。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肖像所以传神,主要在于他根据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与以“娱乐,消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大众文化区别开来。他指明,自己所写的是严肃的“为人生”的小说,这正是鲁迅所开创的“五四新小说”的最本质的特征。钱迅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为人生的文学”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真的文学;是关注下层人民,着重揭示病态社会的人的精神的病态的文学,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而它最终指向的是绝望的反抗。作为一个无限丰富却又充满本体性的困惑的灵魂,鲁迅是在真实与说谎的矛盾的张力中来蜓与作的。正是时时面对这样的写作的困境,就决定了鲁迅小说写作上的一系列的特点:本体性的隐喻性,“复调性”和音乐性。鲁迅在自评小说时,提出了一个审美标准:“从容”还是“逼促”。这是鲁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呐喊》、《彷徨》中通过塑造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表现了他勇猛地彻底地反封建的战斗精神,体现出他思想的发展脉络:从呐喊到彷徨。虽然“彷徨”,却仍“荷戟”,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战斗。彷徨而不止步,苦闷而不颓丧,是鲁迅在五四前后时期的思想状态。这段呐喊、彷徨探索的成果,为其最终完成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的世界观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俄侨大规模聚集在哈尔滨的时间,集中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50年间,随着中东铁路管理权的变迁,俄侨的心理也相应地发生沧桑巨变:自豪、流亡心理、彷徨心态,这种心理的变化,也表现在他们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中,很好地诠释了"言为心声"。  相似文献   
5.
鲁迅一生著述很多,但是具体到小说上的数量却有限,《呐喊》,《彷徨》加上荒诞历史小说《故事新编》,不过三部,二十来篇小说,而且都很薄,字数加起来还不如眼下的一部中等长度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论《呐喊》、《彷徨》的“审丑”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立场导致《呐喊》、《彷徨》强烈的“审丑”意识,而“审丑”话语又赋予《呐喊》、《彷徨》不朽的思想价值《呐喊》、《彷徨》着重审视了人物之丑、灵魂之丑、人际关系之丑、环境之丑。  相似文献   
7.
试论《呐喊》、《彷徨》的文化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呐喊》、《彷徨》在文学史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学的经典性文本,代表着新文化的“反传统”特征,其实这并不完全符合这两本小说集的实际。《呐喊》、《彷徨》既表现了新文化的价值立场,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立场。这种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错综纠缠,体现了鲁迅一种特有的文化情结,构成了《呐喊》、《彷徨》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思想意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约翰.契弗以一个练达的社会学家特有的犀利目光观察美国现代社会,尤其是居住在纽约郊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他坚持描绘客观现实,描绘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契弗透过和谐、安逸、平静的生活表层,揭示了美国人内心世界的空虚、彷徨、孤独和恐惧。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365-427),又名元亮,世号靖节。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陶渊明辞官归隐,创作了《归园田居》,内心经历了苦痛、辗转、挣扎和坚守,最终选择在田园生活中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表达了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至死不渝的愿望,为后人敬佩。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之一,《洛丽塔》是作者纳博科夫借以批判和抨击社会现实的有力武器。小说通过描写"乱伦"这一母体来震撼读者的心灵,并以此特殊强烈的方式来揭露战后西方社会的混乱和人的精神荒原。该小说的男主人公从始至终总身陷恐慌、彷徨、消沉等精神困境之中不能自拔。本文首先论述亨伯特精神困境的种种表现,进而探索这一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文章最后指出亨伯特无助的彷徨和无声的呐喊是资本主义世界悲剧的体现,要避免悲剧的重演,唯有健全病态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