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7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岚 《出版参考》2006,(3S):25-25
现在的期刊市场犹如战国时代,群雄并起,硝烟弥漫,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这就要求期刊的每个从业人员都要有强烈的市场营销观念。现在急需要把大出版、大营销的观念引入少儿期刊的办刊思路之中。从世界儿童书刊出版来看,以卡通形象作为儿童期刊名称出版相关读物,是世界儿童期刊出版的主要潮流。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电视业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从过去的相对垄断和绝对强势到如今的激烈竞争和相对强势,媒体的市场份额正在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在这样的“战国时代”,目光如炬地看到问题的本质,矢志不移地坚持自己的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相对感性的电视节目领域。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的改革近年来到了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教材的编写,到教法的采用等都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研究讨论,可谓见仁见智。就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来说,笔者提出了“大语文”概念,“大语文”概念的提出是对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的“终结性”回答。  相似文献   
4.
苏平 《出版参考》2005,(9S):40-40
在韩国书店的杂志专柜上,总是摆满了装帧精美、视觉感强的各种女性杂志。不同的是,在这些杂志的旁边,也总是有用乙烯塑料罩包着的“附录”的存在。所谓“附录”,并不是像日本那样的和杂志一块销售的另外的小册子,而是“附在”杂志上的化妆品、短袜、帽子、文房四宝、厨房用品等各种商品。不难想象,这些“附录”的价格比杂志本身的价格还要高。杂志销售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据了解,除了销售女性杂志带上“附录”以外,现在还出现了旅游馈赠等。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要“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课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在此标准指引下,全国有五家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组织专家编写出版了自己的语教材。同时,由于一些传统篇目的删减,导致众说纷纭。有人形象地称这种现象为“语教材的战国时代到了”。搜集并研究其中的现象,探讨背后隐藏的问题,有助于理解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全面提高学生语素养的要旨,厘清这种“战国时代群书纷争”的复杂状况。  相似文献   
6.
城墙旧事     
老县城西边,有一段旧城墙,民间叫西大墙。据说这段城墙很有历史,是战国时代的遗物呢。没事的时候,我和伙伴们常常在这段旧城墙上爬上爬下追逐,或是钻来钻去捉迷藏。有一次,我们又在旧城墙上玩,来了一个老头儿,他站在旧城墙根下,长时间地看,然后吸一口烟,若有所思。我们感觉老头儿很面善,很慈祥,于是就围过来问他是谁,到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上百个成语也是战国时代的一面镜子.从时代背景入手,剖析成语与当时策士心态的联系,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成语反映出策士的人生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展示出策士的风采,闪烁着说辞的艺术光芒,显露战国时代的人本位思潮,蕴涵的科学思想.出自<战国策>的成语,以典雅、含蓄、生动、简练而独放异彩,是那个时代语言和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8.
<正>具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电视被视为全球信息产业一个新的制高点,政府承诺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提供手机电视服务,从而使之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但难以统一的各种标准、不能确定的各种收费体制,也把该行业拖入了各自为政的"战国时代"。因此有关专家呼吁,在3G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应尽快确定相应标准和收费机制,使该行业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荆轲刺秦王》(下文简称《荆》文)是《战国策》的精彩篇章,它将荆轲刺秦王记叙得生动曲折、跌宕起伏,实现了历史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然而,细细读来,却发现其中似有几处疑点。  相似文献   
10.
徒木立信     
中远 《良师》2011,(2):46-46
商鞅又名公孙鞅,卫国人,是战国时代的政治家。 商鞅年轻的时候很有志气,学习非常勤奋,喜欢研读法律。他把魏国李悝写的《法经》,读了千遍万遍,读得滚瓜烂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