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的基本理论直接来源于道家思想,道家与道教有同而又有所不同,道家的自然无为、重生轻物、与世无争的人生观与道教的善生保真、追求长生的人生观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落实到具体的人生实践上,便是道家游方之外,因愤世嫉俗而远离政治,着重于追求内心自由、返朴归真,以一种出世姿态遁隐山林。道教从建立之初就积极地干预政治、游方之内。用实修的方法,追求长生不老、羽化登仙,努力地有所作为。道家的出世与道教积极入世的人生实践又有极大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故宫博物院藏西晋陆机《平复帖》,是著名的传世法书巨迹,关于其书体,宋代以来即众说纷纭,至今尚无统一结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吴人书法”在书史体系构建中的缺失有很大关系。东晋葛洪《抱朴子》记载,三国时期,江南形成了与中原风格差异较大的吴人书法,其特点是用笔古拙受行书影响较小。东吴灭亡后,吴人书法家出现了改学中原新书风的潮流,但从《南史》和唐代窦臮《述书赋》所收录吴人书法家作品的品题,可以发现,直到南朝初年,吴人古拙保守的书风仍在延续。吴人书法的视野,为理解《平复帖》书体问题及书写年代,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竹蜻蜓     
《中文自修》2016,(4):56
竹蜻蜓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儿童玩具,流传甚广。它是用竹片削成的,中间插一根竹竿,用力一搓竹竿,然后手一松,它就会飞起来,从远处看仿佛一只蜻蜓在低空飞翔。18世纪时,竹蜻蜓传到了欧洲。被誉为"航空之父"的英国人乔治·凯利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仿制和改造了"竹蜻蜓",并由此悟出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晋朝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提出过一个飞行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抱朴子内篇》中的部分同义复词进行释义,通过解释其构词语素来揭示整个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图书馆藏宋荣六郎刻本《抱朴子内篇》二十卷,是现存最早、篇目完整的版本。在梳理其版本及文献情况的基础上,考订此书为覆刻本,对宋代刻书业研究有参考意义。宋荣六郎本与敦煌写本、《道藏》本《抱朴子内篇》关系密切,为后世通行本的祖本,其文字内容优越之处众多。作为一个讹误较少、文献完整、刊印最早的版本,宋荣六郎本对《抱朴子内篇》文献整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校勘与辑佚价值。  相似文献   
6.
老子观是指对老子其人其书的认识,是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葛洪的老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阐述老孔均为圣人,无高下之分,老子非异类,以及从神仙观和政治观上对老子提出批判。本文全面揭示了葛洪老子观的内容及其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食玉之风张岂之先生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有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起来,人们又将玉看成是延年益寿的药物,一度出现食玉之风。"(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40页)当时的食玉之风,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东晋的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内篇·仙药》中,他认为服食"玉"能"令人身飞轻举,不但地仙而已",即服  相似文献   
8.
彭霓 《华夏文化》2000,(3):38-40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中的名篇。早在儿时,就对文中庖丁解牛,秦失吊丧等故事有所了解,然而其时的认识未免流于浅陋。长大之后,再三品读,便又多了些许未曾有过的领会,不禁为庄子博大、浩阔的思想所折服、震撼,尤其是他对生死独到的体察。  相似文献   
9.
心与身体其他感觉器官的关系问题,备受先秦两汉所有重要思想流派的争议。众所周知,传统儒家认为心是主"情"的器官,并具有分析其他感官之间差异的能力1。对于孟子来说,"四端"学说就是关于"心"的内容,最为显著的是恻隐之心,它能促进人们德性的成长2。对于儒家来说,与其他自然的感觉器官相比,"心"是较为高级的。因为它不仅具有思考的能力,而且能评估人们所遇之事;而其他感知器官,仅仅是在于接触其他事物3。"心"比其  相似文献   
10.
大约自成玄英以后,学界多认为《庄子》内七篇之间"相因之次第"。然笔者认为,七篇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以《人间世》为中轴线,向两边展开的复合结构。前三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和后三篇《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各自构成一个独立的单元组。前、后两个单元之间,又存在不等价的关系,分别有上下、尊卑、主次、先后、主动与被动等对比区分。前一组代表一种自愿的主动选择,是乐得其所的,象征快乐;后一组代表一种无奈的被动屈从,是不得已的,象征痛苦。此正是所谓"游方之外"与"游方之内"、"内圣之学"与"外王之学"、"心之逍遥"与"形之委蛇"、"道"与"德"等在外在形式上的不同。因此,七篇的穴窍是《人间世》,核心思想是"贵己"、"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