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215篇
科学研究   23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做物理习题时,常常看见学生不知道如何应用公式,不知道从何下手理清解题思路,包括一些尖子生都觉得物理难.对此,我结合多年物理教学经验,浅谈提升解物理题能力的些许建议.一、深究物理概念,完善认知结构要知道,良好的知识储备是解题的基础,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知识量越多解题能力就越高,这两者是不成正比的.著名教育家波利亚就说过:"知识太多可能反而成了累赘,可能妨碍解题者看出一条简单的途径,而良好的组织则有利而无弊".所  相似文献   
2.
图象在物理学科中应用广泛,笔者分析2010年各省高考物理试题,发现高考对图象主要是从"作图""看图""转换图""用图"四个方面进行考查.一、作图1.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处理实验数据时常用到图象,因为图象比较直观,能减小偶然误差.我们的方法是:点留痕迹(能看  相似文献   
3.
周祖良 《中学物理》2012,(12):31-32
测定滑动摩擦因数μ一直以来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因此命题者千方百计地以此实验目的为题材背景,进行不断地翻样创新,如此一来,如果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势必会陷入命题者设计的陷阱.  相似文献   
4.
由于在概率分布未知的情况下,每次实验数据个数较多,但是试验次数较少的,在此情况下提出最大熵法,对HTKB轴承摩擦力矩分布特征参数进行静态评估与预测,由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6.
分析成对相互作用力的功,摩擦生热,势能共有,功能关系和参照系变换,为加深对力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学案例: 人教版新课程《物理》共同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摩擦力》。 学生在初中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还通过实验的方法定性地研究了滑动摩擦力与表面状况有关。高中物理《课标》在这里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初等数论方法研究不定方程x~2+my~2=z~2的正整数解问题,获得了当m为无平方因数时该方程的所有本原解公式,从而完善了宋金国给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日常交际有着重要影响,称呼语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在跨文化规约中使用称呼语必须遵循不同的民族礼貌规范,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加强对称呼体系及其背后的民族文化的了解,尽量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失误,这对培养人们得体的称呼语使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交际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浅谈摩擦     
阐述了摩擦现象的几种学说,指出:只有了解有关摩擦研究的历史和各种相关的学说才是研究摩擦现象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