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出兵我国东北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三省。根据“以战养战”的侵略方针,先后在东北投资100万美元,建起以军事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体系。东北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美国根据协定,1973年3月29日从越南撤出最后一批军队。越战的挫败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创伤。美国总统约翰逊上任之初提出的名为“伟大社会”的全民福利计划,因巨额的战争经费濒于流产。围绕越战的正当性,美国主流社会陷入长期分歧。而反战运动与学生运动及民权运动相结合,声势浩大,历时长久,更加深了美国社会的分裂。  相似文献   
3.
1945年,雅尔塔秘密协定,以归还苏联在旅顺的特权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协定有效期为30年。1949年初,斯大林表示,一旦对日和约签订,美国从日本撤军,苏联就从旅顺撤军。  相似文献   
4.
新闻背景美国和伊拉克11月达成协议,准备将驻扎在伊拉克的约4万美军在年底前全部撤离。对此,美国国内评价不一。总统奥巴马说是胜利,而舆论认为是失败。其实,两者各有各的道理,切入点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5.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4,(27):12-12
阿罗约:以撤军换人质的第一位元首在美国、韩国、保加利亚的人质先后被伊拉克武装分子斩首后,菲律宾人质安赫洛·克鲁兹却安然无恙,因为该国总统阿罗约答应了伊拉克武装分子提前撤军的要求 菲律宾7月19日撤离了在伊拉克的全部驻军,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多月。克鲁兹于7月20日获释。在人质事件中,阿罗约是第一个同意以撤军换人质的国家元首。此举是迫于国内政治压力:刚以微弱优势连任的阿罗约需要国内的支持。另外,菲律宾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外劳工,而克鲁兹正是其中一员,这也是阿罗约考虑的因素之一。美国批评菲律宾的决定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美军撤离伊拉克应看作是一种加强国际安全的战略,草率行事的结果将是留下一个衰败的国家和一个烂摊子,并且会对该地区以及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灾难性后果”—基辛格[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2012年2月16日《南方周末》第7版有一篇关于伊拉克在美国撤军之后的最新动态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1)"伊拉克政府曾几次计划减少巴格达市区检查站和防爆墙的数量,但恐怖袭击总会如约而至,迫使计划取消。"  相似文献   
8.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时对斯大林表示苏联不宜过早从旅顺撤军。1952年3月,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请苏军不要在年底撤离旅顺。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前夕,苏共中央决定将旅顺海军基地归还中国。9月,赫鲁晓夫率团抵达北京。当苏方提出从旅顺撤军时,毛泽东反而表示了犹豫和担心。认为,苏军此时撤走,美国可能利用这一时机进攻中国。最后,毛泽东说服双方就苏联撤军达成协议。但是,关于处理旅顺口的武器设备又出现分歧。刚刚安装的海岸炮群,中方想无偿得到,赫鲁晓夫坚持低价,中方没有再坚持己见。但后来苏方又推翻了原来的方案,要求重新定价,总数在8亿卢布内。  相似文献   
9.
美苏《雅尔塔秘密协定》满足了苏联在远东的利益要求,换得苏联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可以说,苏军进入东北与美苏黑幕交易有直接关系。战后,因美国插手中国事务,美苏冷战已露端倪,苏联从东北撤军问题一波三折,这也与美国的态度和做法有关。美国的压力又是苏联最终实现撤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班马离群之马。语出《左传.襄公十八年》。晋齐交战,齐侯因形势不利连夜撤军逃遁。师旷报告晋君:鸟雀的叫声,意味着齐军已逃遁。邢伯对中行伯说:我听到班马之声,这说明齐军已经逃遁。叔向也报告晋君说:城上有乌鸦,意味着齐军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