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上海图书馆馆藏稿本《仰萧楼文话》为晚清张星鉴遗稿。张氏此书既以相当篇幅援引展示了阮元"文言说"理论,同时又突破阮说的局限,将散体文也纳入"文"的范畴予以讨论。在散文论述上,他出于地域文学情结,表彰多位吴地作家;在骈文论述上则多绍介不拘骈散的骈文家。张星鉴对阮元"文言说"理论有选择地接受且有突破,反映了阮说在晚清一般知识群体中的实际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2.
龚黎明 《出国与就业》2011,(19):103-104
当今英语语言的使用比以往更加体现了其国际性特征.不同文化群体的使用使英语包含了多文化因素.为了提升中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有必要把互异共存的文化因素纳入现行的英语教材,并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处置.本文旨在讨论合肥市中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处理方式,分析其对学习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改善文...  相似文献   
3.
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重要环节。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以构建主题单元的模式来凸显专题要点,使读写结合的"阅读文话"体系更具开放性和外延性。这种编排模式在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性的同也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存在可商榷之处。在"阅读文话"中,读写结合的编排、内容组合以及读写训练设计等还可以继续完善,要进一步增强"阅读文话"中读写结合的可操作性和目标性,构建更加完善的"阅读文话"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精义》的作者为宋末元初的李塗,字耆卿,又写作"李淦","淦"与"塗"本为一字,在该姓名中均音gàn。李塗(淦)约生于1230-1240年间,约元贞年间(1295-1296)或稍后卒于国子助教任上。《文章精义》编者肯定不是《齐乘》之作者于钦,应为元代的于钦止,或曾任岳阳郡教授。现存《文章精义》一卷本为残存本,其中涉及"古今文章"从先秦到南宋,将《文章精义》列为宋代文话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谈了知识性障碍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首先是听解能力的语言障碍,其次是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最后也指出了篇章知识对听解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原道、征圣、宗经这一理论路径自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正式确立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则》和《文章精义》是宋代理论性文话的代表著作,体现了宋代古文批评家在文章学体系构建和理论总结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两书中的宗经观,在经典与道的关系方面呈现出一致性,认为经典与道合一;而在经典与文的关系方面体现出差异性,其中《文则》侧重分析经典的艺术特性,《文章精义》侧重挖掘经典的精神内涵。二者在各自侧重的方向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共同论述了宗经观的内涵。宗经观在宋代文话中的基本成熟,以及由此展开的文话理论建构,也是文章学在宋代成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纵观历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现许多文章纵横古今,旁征博引.考生选取了古今中外的众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以论证自己的中心论点,显示出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写作素养.同时,我们也发现尽管每年的作文话题不同,但总有考生运用了相同的例子,其中最多的是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等每个高中生都熟悉的著名人物,却仍然备受改卷老师的青昧.……  相似文献   
8.
宋代文话的兴起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现象。王垤等人的四六话在一定程度上对四六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南宋朱熹承认古文与四六并行现象的存在,但是认为四六在古文之下。作为南宋四六大家,李刘四六形成了程式化的文章体制,由此也带来新一轮的骈散相争。  相似文献   
9.
复旦大学王水照教授历时十余年所编的《历代文话》,选录我国文章学资料(专书和单独成卷者)143种,627万字,十巨册,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填补了我国古籍整理方面的重大空白,为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修辞学史、中国语言学史等学科提供基础性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以下是对该著的一组研讨。  相似文献   
10.
江户后期知名学者斋藤正谦(1797-1865)所著《拙堂文话》(正续各八卷),在涉及明代散文批评的内容中多贬抑复古派而比较明显地倾向于唐宋派,其主张阐发也多以复古派为标靶。这种崇尚唐宋而非模拟秦汉的理念倾向,一定原因在于江户中期以荻生徂徕为代表的"古文辞派"尊崇明后七子李(李攀龙)、王(王世贞)"文必秦汉"的文风弊端日显,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江户后期日本汉文学(古体散文方面)自身走向成熟、要求独立评述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