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9月5日,横亘在中国股民心头许久的一个特殊点位--2245点,随着隔夜美股的下跌而轻松告破.股市一度陷入无边的恐慌,特别是广大中小股民,在经历了难熬的8个月后,.最终没能盼到柳暗花明.基金继续陷入投石问路的困惑,游资继续行走诡异的投资路线,散户继续盲目并恐慌着--A股危急,市场危急!  相似文献   
2.
出生于牙买加的英国女作家简.里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创作技巧刻画了《简爱》中的疯女人"伯莎"鲜为人知的一面。各种自然景物和色彩在里斯的笔下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所谓"万物皆传情"。解读《藻海无边》中丰富的象征意象可以揭示疯女人前身———安托瓦内特一生孤苦凄惨的命运以及她作为西印度群岛的女性代表所受的殖民主义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  相似文献   
3.
陶李 《文教资料》2011,(20):15-16
简·里斯在《藻海无边》中通过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对男性殖民意识的对抗,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追求心灵的救赎三个层面的书写,表达作者欲冲破殖民意识的束缚和男性压迫的藩篱,解构"女人说男人话"的社会系统,从而追求女性解放、憧憬两性融合、向往自然和谐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秋风起,卷起层层热浪,推向无边的远方.雨,也悄然降临,再裹挟着夏天湿热的气息扬长而去,让土地等待下一捆的乌云再次肆虐…… 绵长的雨韵,长了,就给人以压抑.怅然倚于窗前,看青砖黛瓦与阴沉混入无尽的远方,想着肩上厚重的书山,心,猛然被揪紧了.  相似文献   
5.
陈丽芳 《教师》2011,(20):124-125
钱中文认为理解"复调小说"的含义,关键点是: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的独立性,主人公与主人公、作者之间平等的对话。本文即从他的第一个关键点入手,探讨《藻海无边》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从而加深对小说中复调艺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有人愿做春天里的一树桃花,在春风里绽放笑靥,吸引无数目光;有人愿做春天里的一股山泉,叮咚流淌,去滋润远方那希望的土地……可是亲爱的小草,我却愿成为你们当中的一员,虽然不惹人注目,却有着自己的幸福. 冰雪还没有消融,河流还没有解冻,土地还没有松软,杨柳还没有苏醒,燕子还没有呢喃,可你们,早已耐不住寂寞,毫无畏惧地钻出了脑尖,在石缝下,在雪被中,在小路旁,在无边无垠的田野上.那点绿实在是太不起眼了,如果不蹲下身子,如果不睁大眼睛,人们很难发现你们那纤细的身子.但你们的勇敢和顽强,怎不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7.
成为你自己     
偶尔会迷失在千篇一律的矛盾中的,是我;当别人暗暗下定决心冲刺的时候,却仍漫无目的游走的,是我;当他们踌躇不前时,毅然奔向远方的,是我;被淹没在人流中仍一直朝着坚定的方向行进的那个人,还是我. 正如周围的人群,我们不过是奔腾巨浪卷起的一滴水珠,抑或是无边荒漠中被埋存的一颗沙砾.不禁伤感:之于浩瀚的宇宙,那么渺小的我们,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相似文献   
8.
无边的现实主义”的提出,冲破了从列宁、斯大林以来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文艺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左的、狭隘的文艺理论束缚,扩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视界和宽容度。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如此神奇尽管我跟网络打交道已有10多年,几乎天天都在用互联网工作,早已一天都离不开互联网,可现在我仍然觉得,我对互联网的了解非常肤浅.简直就像人类对宇宙的了解那么肤浅. 在人类的认知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有限的.所以,人类的思维很难接受宇宙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概念.而互联网就像浩瀚的宇宙一样,无边无际.以至于我常常觉得,互联网对我如此陌生,如此高深莫测.  相似文献   
10.
自吉尔伯特和古芭的《阁楼上的疯女人》问世以来,文学中的女性疯癫现象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经典作品中的这一问题。疯癫不是与生俱来的精神疾病,女性疯癫亦非自然化的产物,而是特定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疯癫的标签一旦落在女性的身上,她们从此陷入无声的黑暗之中。《简·爱》中的伯莎·梅森、《藻海无边》中的安托瓦内特和《黄墙纸》中的女主人公,三者的疯癫均是父权制在所谓"理性时代"的产物。对女性疯癫建构的探讨,旨在揭露父权制及其男性中心主义医疗体系通过建构女性疯癫达到剥夺女性话语权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