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宋春晖 《收藏》2014,(19):137-139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年号白石翁,居住在今天的江苏苏州。他一生未应科举,居家读书自娱,从事书画创作。他为明四家之首,其绘画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世人争相购求。沈周性格宽厚,有求必应,常常忙于书画应酬。由于存在着这种供需上的关系,当时就有许多沈周名款的假画或是代笔画出现,以牟取利益。  相似文献   
2.
言及"中国古代十大名画",无论哪家版本,无论何种取舍,《富春山居图》必然名列其中。660年的传世旅程,却有360年的颠沛流离,或失踪,或腰斩,江湖飘泊,九死一生。这件稀世神品的传奇属性,更无他作能出其右!而近年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更是在它的传奇身世之上添加了一笔耀眼的亮色。2010年3月14日,全国人大第十一届三次会议闭幕,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答中外记者问。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他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  相似文献   
3.
明四家是我国历史上优秀的画家,他们用其独有的绘画艺术风格征服了所有人,从而名垂青史.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他们融各家之长,手法灵活多变,构图不再遵循揖让的传统格式,自由安排,强调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4.
沈周是15世纪中国画坛上一位集大成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庐山高》开明清绘画之新气象,可谓影响深远。沈周艺术融合众家之长,笔墨凝练厚重;融入自然,注重写生;形成了淳朴浑厚、沉酣郁茂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中国画家柴祖舜的彩墨心象画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连美国公关学会原副会长凯洛女士也特地从美国赶来采访这位默默耕耘的画家。凯洛认为柴祖舜的心象画色彩光怪陆离,有生命,有希望,有安宁,有唤醒,有中国人的坚韧,也有中国人的幽默,极具感染力;它是色彩交织成的交响曲,听不烦,读不厌,令人钟爱。所谓"彩墨心象画",就是用中西笔墨相结合的技法,或色彩极具张力,或墨韵变化无穷,将自己心中的"意"  相似文献   
6.
解绘唐伯虎     
唐伯虎是明代杰出的画家、文学家,才气横溢,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唐伯虎的画风既非南宗也非北宗,而是糅合院体派、文人画二者特长,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悠悠岁月,创造了美,更积淀了美。也许你不知道,在人类记忆的宝库——档案馆里,珍藏着大量中华书画艺术作品。我省各级档案馆都保存着一定数量的书画作品,仅省馆馆藏书画珍品中,就有明清、民国以及当代的,其数量众多,艺术价值极高。浙江是中国画的重镇,省档案馆馆藏书面独树一帜。馆藏珍品中明清时期的书画,充分体现了省馆的收藏档次。"明四家"  相似文献   
8.
吴门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影响深远。它根植于苏州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发源于以“吴趣”为对象的绘画创作实践,依托苏州长久以来形成的尚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在明代的专制高压政治和中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明代以“榷茶易马”为国策,对陕西四川等地“边茶”出口采取严格管制,以提高国力。明代饮茶的政治地位提高,茶肆茶坊比前朝有极大发展,新茶种层出不穷,茶品加工和烹瀹模式更新,茶学研究成果丰硕,茶事画的创作空前繁荣,佳作迭出。但是,明代茶道文化却没有唐宋时期厚重大气,帝王将相以及绝大读书茶学研究者,还没有把饮茶之道上升至治国修身的高度。但以江南文士为核心的茶人集团是明代茶道主体力量,以书画界“明四家”为代表的士大夫不自觉地,充分地体现了刚健率真高雅清廉的茶人风骨。  相似文献   
10.
名称:唐寅《虚阁晚凉图》轴时代:明材料:绢本、设色类别:中国画规格:纵171厘米,横138厘米收藏处:四川省博物馆唐寅,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他画艺超群,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誉,早年师事周臣,后取元季四家之法,独具一格。同文征明、沈周、仇英并称明四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