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文学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珠穆朗玛,透过一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些地理常识。  相似文献   
2.
古人把离愁凝聚成美丽的诗行。长亭、杨柳、灞桥、美酒……或依依不舍、无语凝噎,或故作旷达、潇洒挥手,或凝视前路、忧心忡忡……每每吟诵离别的诗句,总能从其凄美的画面、难以言说的意境中体会到复杂、真切、凄美的别情,让人回肠荡气,感慨万千,回味无穷。虽然都是离别,但离别的人不同,离别的原因不同,离别的时间不同,离别时的心境不同,离别后的处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的古诗《江吟》脍炙人口 ,清新优美。它描写了深秋季节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美丽的景色 ,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江山的情感以及无比愉快的心情。作者用词贴切 ,比喻传神 ,颇具匠心 ,却无雕琢之嫌。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对学生讲授此诗 ,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通过讲授诗人对夕阳、江水、露珠、月亮的描绘 ,可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江吟》这首诗只有 2 8个字 ,却描绘了两幅大自然的风景图。“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的情景 :最后一道残阳的晚霞斜照在江面上 ,被照到的江水犹如玛瑙…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在教育制度中,相对而言,比较滞后,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对学习的认识和意义都有着较狭隘的观念。面对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教育部门更应该在改革中加大力度,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增长更多的见识,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从而树立较为远大的理想,为改变自己的人生,做出更多的努力和奋斗。  相似文献   
5.
廖怡 《大观周刊》2011,(36):77-77
杜甫在诗中多次运用“”字,由“”字所组成的意象深刻的反映了杜甫对于时间的敏锐和对生命的清楚认识。杜甫强烈的迟之忧成为了杜甫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符号,但杜甫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又让我们从“”字中看到了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6.
<正>"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这是一首我特别喜欢的歌,每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段走在小路上的日子。我的故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不绝的山,有清澈见底的小溪,有金黄的稻田,有碧绿的荷塘,还有一条条散布在田野上的小路。  相似文献   
7.
冬之草     
每年早春,我都种小白菜。先把土铲松、抚平,将种子撒下去。再用细竹筢轻轻地在地表扒一遍,种子被泥土覆盖,就不怕小鸟啄食了。去年天气特殊,秋收之后,居然变得暖和起来,心想让园子荒着可惜,便拿出春天剩下的小白菜种子撒下。岂知才播种没几天,天又冷起来,而且一下子入了冬,再也未曾暖和。飘了雪,惋惜一阵,  相似文献   
8.
新赤壁赋     
正壬辰岁末,孟春未至,冬已矣。苏子与客重游赤壁之上,湖霜冻,泛舟不行,相与步于江畔。西风烈烈,扑面如刮骨,二入相携而行,言谈甚欢,亦不觉凛冽。时值冬渔,有披蓑戴笠者凿冰湖上,三五而立,远视之,棋子星罗盘上,黑瑕几许玉中。人多集簇,呵气成雾,挥汗如雨,喊呐似雷,而罟中无物,唯盈藻荇。旁有老翁独坐,形单影只,一人一竿一篓,而所获甚丰,羡煞旁人。东山有数峰,连绵相接,跌宕如轻风皱面,波澜不起。虽郁郁葱葱,茂林广布,奇野妙景不胜数,清流澈泉无计数,而行人罕。西山仅一峰,突兀而出,如剑刺九霄,如气冲斗牛,危乎高哉。无草木花鸟,飞瀑急湍,山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纵险峰只手,绝壁屈指,而游者众。此情此景,客兴起焉,止步于山前,观湖人渔少而  相似文献   
9.
点评:讲“月似弓”是连着上一句的“九月初三”的。初三是新月,要画就得画正确,要画正确就得说明白,要说明白就得让学生们能记住,要能记住就得找一点规律。这一课例主要就是介绍了这么一点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中有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一首诗。题目是《赋得雨送李胄》。何谓“赋得”?《辞源》的解释是:“科举考试,考官以古人诗句,或各种事物为题,使作五言排律诗六韵或八韵,称为试帖,题目用‘赋得’。唐以前如梁元帝有《赋得涉江采芙蓉》诗,北周庾信《庾子山集》六有《赋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