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发现,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入选。消息一经公布就陷入各种质疑之中,曹操墓成为当年最热门话题之一。普通公众是如何认识曹操墓的?考古学成果受到质疑给考古学界带来哪些反思?本文作者针对以上问题,用问卷方式进行了实际调查,并从公众对曹操墓真假问题的态度、网络与传统信息渠道的取舍、考古知识普及、考古学成果展示方法和曹操墓发掘意义五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求科学、准确地认识曹操墓。  相似文献   
2.
2009年末,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在安阳西高穴发现的东汉大墓为曹操墓。此一发现在全国各界引起轩然大波,争论如潮。笔者认为曹操墓引起的热议就考古发现来说仅仅是个特例,但就中国学术大背景来说又绝不是偶然。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一事件的历史、社会和学术的背景,揭示出学术研究在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左右而产生的各种尴尬现象,同时反映了学术界中的一些能力低下、学风浮躁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由于没有地面标识而在宋代后逐渐湮灭无踪的曹操墓,成全了众多关于“七十二疑冢”、甚至“竟在七十二冢之外”的传说,也引发了安徽、河北、河南三地的各自寻找陵墓之旅  相似文献   
4.
曹操墓惊现河南安阳后,质疑纷起。"挺曹派"言之凿凿;"反曹派"学者认为证据不足,定性为时过早;公众质疑矛头直指政府和学术权威的公信力。双方法理辩论的背后折射出我国考古论证制度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曹操墓事件的起因和所引起的舆论进行了整理,从旅游目的地事件营销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通过对其旅游价值的梳理,论证了对其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了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相关措施与安阳重新包装旅游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时统宇 《视听界》2010,(6):115-115
一个很"雷"的题目。 这两个地方今年我都去了。我无意卷入曹操墓真假的争论,因为它已无关学术。我想说的是:媒体在吸引眼球式的火上浇油后,能不能安静下来给“真金白银”留下些许空间?  相似文献   
7.
心长同志的大著 《曹操墓研究》即将付梓,他来信嘱我写点读后感受。我欣然应允。,向他表示祝贺,并与他同享丰收的喜悦;在则读后颇受启发,确实有话可说。我与心长同志相识,是名副其实的“以文会友”。也就是先读其文,后识其人的。两年》。读后,我深感作者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类型的学者; 从交谈中得知,心长同志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尤其热衷地方文史研究。他几十年),曹操墓田,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的邺安风骨”等专题用力最勤 《曹操墓研究》就是心长同志刻苦钻研上述专题的作品结集。 …  相似文献   
8.
自从河南省文物局公布曹操墓被发现以来,引起了关于此墓真假之辩的热烈争论。正方认为出土有"魏武王"字样的石牌,是确定墓主为曹操的核心证据;反方则对此持不同看法,如方北辰先生撰文认为,"魏武王"是一个不合礼制的称谓,恰恰是墓主不是曹操的有力证据。然则通观方氏的论证,其众多依据颇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魏武王"称谓不存在合不合礼制的问题,也不足以借此否定曹操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熊英 《新闻知识》2012,(6):24-26
本文以曹操墓新闻报道为例,分析了复杂事件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消息来源偏向、实地调查采访缺失等问题,探究了地方政府的公关、媒体对经济利益的过分注重、记者的独立调查研究缺失造成的新闻真实难以维护的状况,并提出了复杂事件新闻真实性维护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斐 《天中学刊》2012,(1):87-89
河南安阳发现所谓"曹操墓",并以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为直接物证。有学者据后世文献中多次出现的"常所用"一语以证明石牌的真实性。我们认为,只有在东汉末之前的文献中发现了"常所用"单独连用的语例才能证明该石牌为东汉末之物。然而据我们考察,在东汉末之前的传世文献中尚未发现"常所用"单独连用的语例,故此石牌应非东汉末之物,进而推断安阳古墓也非曹操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