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仁杰 《档案管理》2020,(3):105-108,110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1949年4月3日,安徽省以长江为界,分别成立了中共皖北区委员会、中共皖南区委员会。此后,皖北区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相继成立。安徽的党政系统,被分割成两个部分。1952年1月2日,中共皖北区委员会、中共皖南区委员会合并,成立了中共安徽省委,原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同志任省委书记,省会设在合肥市。1952年8月25日,皖北区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合并为安徽省人民政府。同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将安徽大学从芜湖迁至省会合肥。  相似文献   
2.
这是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发布的关于保护邮差的布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1931年1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一军与红十军合编而成.徐向前任军长.曾希圣任政委。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扑灭如火如荼的革命烈火.多次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人民公社内部的平均主义是反对的,所以才决定将基本核算单位下放到生产队;但他又认为,生产队内部不能没有一点平均主义,不能搞彻底的按劳分配1961年3月7日,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来到广州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并请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将关于安徽"责任田"的一份材料转送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曾希圣等领导的新四军七师和开创的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抗战和建国培养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干部和人才,壮大了抗日骨干力量,激发了群众参加抗日战争和建设根据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殷宗茂 《历史教学》2002,44(9):17-23
60年代初期,在我国的一些农村中出现了包产到户等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1961年安徽推行的"责任田",即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这无疑是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一大二公"思想的实际否定,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反响.  相似文献   
6.
早在中央大规模治淮之前,皖北区委曾希圣针对1949年、1950年两次淮河水灾的影响,提出“蓄泄兼顾”的治淮方针,开展了以冬修、春修工程为主的地方治淮实践。治淮期间,皖北虽出现生救、治淮、土改相互掣肘等问题,但在曾希圣的正确处理下,淮河冬修、春修工程最终得以完成,减少了安徽水旱灾害强度。同时,促进地方经济、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并推动了新中国大规模治淮计划的制定及相关工程的开启。  相似文献   
7.
一个"胆小鬼"和他的一封信,改变了七千人大会的进程和安徽的政局50年前,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俗称"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共有史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工作会议。会议从1962年1月11日开始。按照原定议程,刘少奇的《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即"书面报告"),经讨论通过成为大会的正式文件后,会议就将走向尾声。1月27日下午2点,七千人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刘少奇讲话,对"书面报告"作解释和说明(即"口头报告")。  相似文献   
8.
60年代初期,在我国的一些农村中出现了包产到户等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1961年安徽推行的“责任田”,即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这无疑是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一大二公”思想的实际否定,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反响。  相似文献   
9.
宋霖 《老年教育》2006,(9):10-12
从痛苦中醒来 1958年7月31日,安徽舒城县千人桥农业社放出早稻亩产11471斤的“卫星”。当晚,张恺帆陪同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赶去祝贺。张恺帆作诗赞颂:“千人桥上万人瞧,谁放红星出九霄。槐树中心旗杆队,社员风格比天高!”他的赞颂是真诚的。他想:中国之大,奇迹总会有。但到了奇迹不奇,“卫星”满天时,他开始清醒了。8月22日,安徽在全国第一个宣布是早稻平均亩产千斤的省(实际亩产只有518斤)。9月中旬,毛泽东视察安徽时说,既然吃饭可以不要钱,将来穿衣服也可以不要钱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