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由当前热点引入,着重于展现当前中国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一些问题并由此提出的解决设想。  相似文献   
2.
3.
百家观点     
《湖北教育》2015,(2):50
衡水中学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杨东平先生发表了一篇博文《假如我是衡水中学校长》,主张教育公平,反对扼杀学生个性、"分数唯一"的办学理念。随后,衡水中学官网发表了署名为学生家长胡子宏的文章《杨东平要是衡中校长,就该给他几个耳刮子》,质问杨东平:"你能保证我们的孩子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吗?"这是典型的"有奶便是娘"的思维。衡水中学是一杯什么奶?奶源是怎么来的?超级中学炫耀自己辉煌的高考成绩,其实是在炫耀权力垄断下的特殊地位,那些被掐了尖、招不到好生源的校长只能把委屈往肚子里吞。——戎国强(据《钱江晚报》)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教育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最突出的、最需要关注的、最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我们为改善农村教育做了哪些工作?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改变农村教育发挥了哪些作用,你对农村教育有些什么样的设想……几张椅子围成一个半圆形,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代表促膝交流,纵论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区域推进生活教育,探寻农村教育的新路和正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东平担任这一单元的主持  相似文献   
5.
卷首导读     
正家庭教育中如何做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教育的问题不仅来自于政府、来自于学校,同样来自家庭。家庭教育基本为应试教育所绑架,家长只知成功不知幸福,甚至不惜以牺牲儿童的身体健康,心智的健全为代价追求所谓外在的成功。(摘自本刊第4页)——杨东平保障每个人的学习权利已经成了基本人权。基础教育的第一大特性是公共性,教育具有公共的使命,要实行"有教无类",使每一个人得到应当的发展,这也是每一个人的追求。第二个特性是基础性,基础性是指基础教育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一定是培养国家公民基本修养与核心素养。学校里教的,学生学的都是基础性的东西,不是专业教育。(摘自本刊7页)——钟启泉  相似文献   
6.
汤勇 《生活教育》2016,(5):5-10
乡村,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虽然经历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刷,她依然质朴得那样炫目,依然是远乡游子无法割舍的乡愁。青山依旧,太多乡村儿女的离开,仿佛带走了美丽乡村的灵魂。乡村的孩子,被奔向城市的父母留在了青山绿水间,从此他们便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留守儿童"。梦想依旧,挂在眼角的,多是挥之不去的淡淡忧思。乡村教育,在城镇化大潮中如何挺起脊梁?当人们为中国乡村的改变、为乡村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高蒙 《生活教育》2014,(5):11-14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二战后的美国、日本都是依托教育增强其政治、经济实力的,如今中国的GDP已坐了世界第二的位子,可令人堪忧的是,与教育投入不成比例,甚至不如一些非洲小国。教育公平、区域均衡是近些年被屡屡提及的话题,而乡村与城市相比,一个更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乡村教育中仍处于窘境,差距悬殊,对乡村教育的投入经费不足,资源分配不  相似文献   
8.
微话教育     
<正>@李政涛呵护教育美的首要责任者是教育者。要想激发、创生并呵护教育之美,教育者首先要成为美的教育者。而能否成为美的教育者,取决于教育者对待生命和人性的态度。最美的教育者,是能呵护人性,尊重人性,并善于挖掘、转化人性的教育者,是对人的生命最具悲悯、仁慈和爱心的教育者。这种对生命和人性的态度构成了教育美的温床。教育之美绝不止于操作和活动等外显之美,它始终与人性、与灵魂等与人之为人的内在品质有所关联。教育者的使命就是"成人之美",成就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中国教师》2013,(14):2-2
"今天,我们顺利完成了太空授课活动,与亿万中国学生一起分享了太空的神奇和美妙,收获了知识和快乐,希望您和世界各地的教师、学生看到后能够喜欢。太空寄托着人类美好的向往,知识是走向太空的阶梯。我们愿与您一道为开启全世界青少年朋友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梦想共同努力。"2013年6月20日,在回复世界首位太空授课的美国航天局前宇航员芭芭拉·摩根的信件中,中国首位太空  相似文献   
10.
杨东平教授于2011年1月在《江苏高教》上发表的文章———关于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提出三个商榷的问题:一是如何评判高校扩招,二是如何看待独立学院,三是关于效率优先和教育公平的问题。文章阐述了与杨文在观念上、评判上的分歧,论述了对这三个问题及相关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