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庆祝建党85周年之际,笔者在讲解《光辉的历程伟大的成就——西安革命历史与建设成就图片展览》的部分内容时,有些年轻的参观者好奇地问:西安“红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红城”?而当我讲到革命公园是为何而建时,常有人窃窃私语:“噢!……原来是这样……”,令我感到十分惊讶。今年11月28日,适逢杨虎城、李虎臣二位将军在中共党组织的支持配合下率领西安军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八个月坚守西安胜利80周年,我们在纪念那段豪气冲斗牛,悲声泣鬼神的历史时,笔者认为有必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一些西安“红城”和“革命公园”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本从分析冯与杨、蒋关系的变化入手,考察了潼关失守、冯氏通电及张依中事件的背景与始末,揭示出冯在宁方“拉杨打张”策略下,从动摇至两面取巧终至与杨决裂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从西安事变全过程看,蒋介石获释回宁是和平解决事变的一个关键环节,把它作为事变最后和平解决的标志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4.
王瑞强  康正 《今传媒》2007,(12):11-13
至今,中国教科书对于新闻的定义依然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这致使成长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都市生活类报纸,在近20多年的新闻实践和探索中,仍然经意不经意把历史类新闻题材忽略,或者根本提不起兴趣.综观近年国内都市报纸对于历史题材的新闻挖掘和运作,鲜有突破,偶有策划虽涉及历史题材,也往往沦为意识形态较强的"样板戏",实与新闻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5.
杨虎城与中共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矛盾,双方的首次分歧和矛盾是皖北暴动,它是双方关系进入第二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1933年杨虎城与中共之间协议的终止中共应负一定的责任;中共与杨虎城达成反蒋抗日的秘密协定是在1936年4月,而不是1935年底;双方联合事宜进入具体磋商落实阶段最早是在1936年9月而非8月.  相似文献   
6.
1961年12月12日晚,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一次有张学良和杨虎城旧部袍泽及亲友出席的宴会,以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在这次集会上,周恩来回想起当年他在延安两次会晤张学良将军的往事,同时即席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席间许多和张学良一起参加“西安事变”的东北军旧部和中共重要人士,耳闻周恩来的讲演泪水潸然。特别是张学铭和张学思,对他们  相似文献   
7.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为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1934年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七十多年来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八万多名。  相似文献   
8.
连瑞琦回忆录所述与杨虎城回国反蒋之"箱根计划",不论就其资料出处、计划制定过程,还是就其内容要点及所谓执行过程来考察,均属虚妄无稽之事。口述回忆资料中较普遍存在的"观念性作伪"现象,常具有四种表现形式和五大特征,不仅其辨别甚难,且极易蛊惑史家而导致谬说流行。  相似文献   
9.
贾力增 《中国档案》2016,(12):82-8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请予支持,并联名电请中共中央急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大计”。为使中共代表尽快到达西安,双方商定,红军在保安赶修简易机场,张学良、杨虎城派飞机来接。于是,中共中央连夜开会决定,派周恩来等前去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会谈,并在保安红军大学前面的平地上赶修机场。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促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实行抗日救国,发动了西安事变。张、杨二人的身世、经历差别很大,思想认识也有一定的差异。他们从相互有戒心到相互信任,到结成生死之交。分析张、杨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对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