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3876篇
科学研究   50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27篇
综合类   206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2932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508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503篇
  2007年   501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具身认知"视野下的数学学习,融环境、身体、心智于一体,将数学学习资源、数学学习素材、数学主客体活动有机整合,促使学生由直观感性的思维向抽象的高阶思维转化。  相似文献   
4.
以乡土和公路作为主要元素的轻喜剧《过昭关》在类型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借助"乡土"这个底色元素完成了中国公路电影类型的范式升级。《过昭关》关注当下城市化进程中乡土与人情的变迁,观照在大时代辗转中失语祖辈一代的心路历程,带有历史与伦理的二律背反式思考意味。影片试图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弥合老中少三代人价值观念的裂痕。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9,(6):10-16
5G技术是一项注定要改变世界、改变传播领域的边界、基点、要素、结构及其机制与规律的革命性技术。本文探讨了5G等新技术所引发的媒介范式的革命,考察了算法作为一种新媒介的特性,进而分析了今天的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强调必须用复杂性范式去认识和把握,而制度性的包容和必要的自由度是未来传媒发展的社会保障。文章以"微版权"的创新为例,强调互联网的"微革命"时代要求我们善于进行一系列的"微创新"。文章提出,解决新技术形式所造成的"信息茧房"效应的关键,不是对某个内容推送的个体提出过分的要求,而是重在完善社会信息供给侧的结构性多元与丰富。文章最后指出,传播学科未来发展的不二法门是建立在跨领域基础上的学科交叉与研究协同。  相似文献   
6.
作者倡构以“公共信息资源及其认知机制”为业界理论与实践双重范式的框架范畴。本文立足于哲学认识论的立场,力图通过对这一框架范畴内的深层认知机理的剖析,把研究方向引至业界本体存在背后的社会精神性动因。  相似文献   
7.
戴佳 《新闻记者》2003,(3):57-59
在过去不久的2002年,媒介道德无疑经受了巨大的考验。五胞胎事件、歌手高枫病逝事件、《东周刊》事件,一件接一件,就像一个个放大镜,将媒介的行为一次次地放大。媒介似乎还从来没有在这样集中的时间段里经历如此多的道德拷问。岁末,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婚”事件的出现,媒介的表现再一次遭来质疑。而这一次,部分媒介似乎已经意欲走到道德的边轨之外,这不能不令每一位传媒人反思和警醒。众“媒”鼓噪由于新闻资源有限,由于事件本身的敏感性,由于“世界艾滋病日”的即将来临,媒介在这次事件中一如既往地蜂拥而至,这本来不…  相似文献   
8.
近来,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建立问题成了档案界的热门话题,我国的深圳、济南、青岛、北京昌平、江苏常熟等地的档案馆(局)则已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并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的建立显然是十分必要的,因为逐步建立完整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推行政务信息公开,这已成为国际化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加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和保证民主法制社会的健康发展,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推动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转变政府机关的行政职能,打造“阳光政府”,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需要,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电子档案”在我国档案界甚为流行,已成为档案人士的热门话题,研究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似乎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档案”时代。对此,笔者不揣冒昧,反弹一曲,就教于档案界同仁。一、“电子档案”说法简介何谓“电子档案”?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据笔者所及,关于“电子档案”,除有极少数的“定义”外,多数都是简释性的。兹引数例如下,以供比较。(一)我国国家标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7678.1—1999)对“电子档案”定义为:“电子档案(EIectronicArchives)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社会。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日益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档案学的发展,尤其我国档案学理论的发展同其它学科、专业在新技术条件下的发展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强档案学在新技术条件下的理论研究,完善档案学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