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曼 《世界文化》2009,(4):48-49
歌舞伎的历史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戏剧艺术,“歌舞伎”虽然是借音汉字,但巧妙地概括了它的三大艺术要素:音乐、舞蹈、演技。歌舞伎来源于为死于非命的亡灵祈祷时即兴表演的“风流舞”,风流舞后来风行全日本,发展成的一种不戴面具、动作整齐划一的舞台艺能,此为歌舞伎的最初形式。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阿国歌舞伎(女歌舞伎)、美少年歌舞伎(若众歌舞伎)、野郎歌舞伎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通过对日本歌舞伎与欧阳予倩戏剧的比较分析,认为,歌舞伎的“间”、“限取”、“点”、“歌舞分开”的特点与欧阳予倩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妙。欧阳予倩的戏剧观、戏剧创作、戏剧改革意识均与他观照歌舞伎相关,所以,学习欣赏欧阳予倩戏剧,应该掌握日本歌舞伎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能和木偶净瑠璃从广义上被看作是历史剧,尤其是歌舞伎被看成是典型的历史剧,大多是描写王朝和史实的作品。比如《劝进帐》和《菅原传授手习鉴》等,里面的出场人物有些就被神化了。明治维新以后掀起了一场“活历剧”运动、即将活生生的历史,原封不动地用剧把它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神州学人》2010,(8):16-16
6月26日晚,在日本著名学府早稻田大学的大限讲堂,2010年度中日青年友好文化艺术交流大会隆重举行。中日两国的青年学子携手为来宾们奉献了一台精彩迭出的晚会。晚会上,中国传统器乐和日本歌舞伎同台上演,中日青年共同组合的乐队带来经典歌曲,都令在场观众如痴如醉。借助文化和艺术的翅膀,中日两国青年跨越国界、跨越语言、尽情交流。  相似文献   
5.
舞姬的初次登台 改编自同名漫画的《歌舞伎华之恋》是电视剧史上首次以歌舞伎界为舞台的电视作品,拥有超凡美色的两位主演,歌舞伎世家的贵公子玉森裕太与平民出生却拥有超高才能的中山优马不仅是舞台上的死对头,更是恋爱中的对手。川岛海荷便是卷入他们之间爱与梦想的梦幻女主角。  相似文献   
6.
一凡 《集邮博览》2011,(3):73-73
“2001东京世界邮展”于2001年8月1~7日举行。此次邮展的口号是:“凝聚世界的集邮节日,培育希望和梦想”。远在南半球的阿根廷邮政为此次邮展发行了小全张1枚(见图),设计者颇具匠心地将代表两国著名艺术特色的“探戈舞”和“歌舞伎”同时展现,可谓特色鲜明,对比强烈,风格迥异,各领风骚。  相似文献   
7.
若将郭沫若早期戏剧与日本歌舞伎进行比较,不难看出,郭沫若早期戏剧具有日本歌舞伎的四情变化范式、舞台节奏多“问”、舞台解说有“点”、舞台布景多层次等特点。所以,要很好地欣赏郭沫若早期戏剧,应该掌握日本歌舞伎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崔娜 《文教资料》2009,(34):75-76
京剧和歌舞伎分别是中国和日本的国剧。它们都有各自的脸谱,却又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京剧和歌舞伎脸谱的比较.发现京剧和歌舞伎关于“忠”的认识和对于“美”的认识都存在着差异.这正是中日文化差异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木偶戏——文乐是与歌舞伎、能剧并列的日本三大古典舞台艺术形式之一。早在平安时期(794—1191),就有走街串巷的木偶戏表演者(傀儡子)浪迹日本。据说他们的技艺可能来自中亚。  相似文献   
10.
以歌谣《越后石臼歌》、歌舞伎《积恋雪关扉》和谣曲《周南》等为中心,考察日本江户文艺中的《诗经·国风》影响。研究证明,《国风》对江户作者的精神影响,在于对民众艺术的尊重与肯定,召唤文化人为将其提高到新的艺术层次和普及到更广泛的范围而积极进行创作活动。三部作品的产生,离不开江户幕府对儒教的倡导、神佛融合的传统和多样町人文化并行发展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