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州回族砖雕是甘肃传统建筑的标志性艺术成就之一,自宋代以来逐渐发展成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砖雕工艺,本文就其历史沿革与兴盛原因进行论述,并探讨其题材内容的含义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
河州保安四屯是明清时期设置在隆务河流域的军事屯堡,目前学界对其的研究多以清人龚景瀚所著《循化志》为基本史料。文章拟以青海省档案馆所藏清代循化厅档案为依据,对明清时期河州保安四屯的纳粮征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循化志》所载保安四屯田册数额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3.
河州话中的复数标记"们"构词能力强,使用范围广泛,除可用在指人名词、人称代词后表示复数外,还可以用在指物名词后表示复数,这是其它汉语方言中很少见的语法现象。元代文献材料中有大量与河州话复数标记"们"相似的用例。河州地区的历史、民族状况推断,河州话复数标记"们"的特殊用法主要是汉语西北方言与阿尔泰语系语言(主要是蒙古语族)长期接触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东乡族人口约60万。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临夏县、和政县、广河县等地,还有一小部分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区。东乡族因主要居住在临夏州(古称河州.以河州城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乡)以东而得名。东乡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绝大部分东乡族群众通用汉语,使用汉文。  相似文献   
5.
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在西北穆斯林社会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但穆斯林乡约制并非始于河州。清代河州乡约除承担内地乡约所承担的职能外,还承担着一些独具宗教和民族特色的职能。清代河州乡约制度的推行对于废除明代以来河州地区实行的世袭里长制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建立一个兼容宗教、行政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清政府直接管理西北穆斯林社会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6.
河州花儿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汉、回、土、东乡、撒拉、保安及部分裕固族、藏族中的一种共同用汉语即兴演唱的民歌.它的演唱纯朴、高亢、悠远中不乏细腻的情感,本文主要从它的发声方法、咬字吐字、呼吸运用和共鸣运用四个方面剖析河州花儿的演唱方法.  相似文献   
7.
清代后期,甘肃河州地区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档案馆于1993年主编刊行的《清河州契文汇编》一书内收录的土地买卖契文为基本史料,对清代后期河州地区土地买卖中的中人的特点、中人与土地买卖双方的关系以及中人实际发挥的作用进行梳厘探讨,使得该领域同仁的研究能从一个新视角审视清代后期河州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甘晓芸 《大观周刊》2013,(5):277-277,178
明代是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河州的茶马互市,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而成为西北茶马互市最重要的地区。河州茶马互市繁荣了西北地区民族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代西北地区的民族融合,稳定了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9.
花儿是广泛流行于我国西部地区汉、回、东乡等众多民族共同用汉语演唱的地域性传统民歌,作为一种地域民间文化,在社会的现代化冲击下,尤其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花儿赖以生存的环境与城市生活节奏发生冲突,无论是滋养花儿艺术的土壤还是听众群都在不断流失,花儿的自身特性甚至开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江南     
l刀口曰“甘一曰‘.1 !l ._._l IJ尸1,一U侧月‘.1 1 ..1……! l,门,“,、l ll l. l、吸、尸气.1 ll 1 .1 l力口侧“勺.曰‘二11 lr,.1 l二l l,,..一IJ,l里.口白‘一口.-一曰.1 l二J.l l--一口.曰.1 1 1 ..一{,曰,11卜知牌l牌二曰l 1.曰一l l牌.牌,.曰l 1.曰日.J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