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近几年选入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有几个注释放入原文理解很让人困惑,还有再推敲的必要。笔者试作新解,愿方家订正。  相似文献   
2.
周秉钧先生是文字训诂方面的大家,所著《尚书注译》通俗易懂,文意准确,文情允洽,文字顺畅,是初学《尚书》者的重要参考。然由于研究材料及方法的局限,注释中仍有可商之处。文章对其中15则进行商榷,以请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3.
吴广平先生注译的《楚辞》,是一本既有普及性趣味性又有很高学术性的楚辞注本,具有明显的个性特色。它采纳众说取舍精严,对全部《楚辞》用通俗准确流畅的语言做出了注译。  相似文献   
4.
“贰于楚”(见人教社2003年6月版高中《语》第一册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是晋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的两个理由之一。  相似文献   
5.
专书成语研究对古籍的今注今译有着纠谬补缺的作用。在古籍校理方面,利用成语来校勘,可以成功解决许多其他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有改正误文、乙正倒文、增补脱文、删除衍文、保存异文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殷培贤 《海外英语》2014,(3):143-144,152
《格萨尔》的传播过程和其翻译过程基本是重合的,民译、汉译和外译的过程中应当从后殖民视角,民族志诗学视角和文化典籍注译体例之视角三个方面重构口传文学的原始语义框架。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文中有"钿头云篦击节碎"一句,对此句的注释翻译,就笔者目前见到的,没有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整理和注译《三国志》常常会遇到一些语词方面的问题。由于对书中一些语词的不了解,造成的误注、误译甚至割裂语词的现象时有出现。本胪举十余例并加说明,以引起标点注译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庄子行文意蕴丰富,历来解说纷纭。论文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的几家较为通行的注译(如《庄子注译》、《庄子集释》、《庄子补正》、《庄子内篇新释》、《庄子今注今译》、《庄子注疏》、《庄子译诂》等)的比较,试图对其中几处的注译"鲲"、"天池"、"息"、"小知不及大知"、"汤之问棘"、"数数"、"致福"、"宋人与尧"、"大樽"等加以辨析,以求得到更为合理的注译。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选用了范仲淹的名作《岳阳楼记》。对文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句,课本注译为“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不妥,因为这与“太守”这一官职的发展变化和称谓的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