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95篇
科学研究   7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天地》2002,(10):15-15
有关涉台新闻报道中的遣词用字是上级领导部门和新闻单位都十分重视的,不容出现纰漏。现将发现的几种情况列出,以供参考。 1、两岸交流日渐活跃,有关经贸人士接受采访时,常口误称台湾为"WTO成员国",或"APEC成员国",有的采编  相似文献   
2.
外国媒体的涉华报道 ,既折射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又为中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决策提供参照。鉴于此 ,本文作者跟踪分析了近期美、俄、日、德权威报纸的涉华报道。其共同点是 ,四国的涉华报道均从各自的国家利益出发来报道和评价中国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不同的是 ,各国报道又明显地带有各自的特点或倾向性———美国的冷战思维 ,日本的防范心理 ,俄罗斯民族骨子里的大国沙文主义的傲慢态度  相似文献   
3.
王留 《东南传播》2022,(5):63-65
民进党当局在“反陆抗中”的错误道路上越行越远,导致台海局势持续严峻,对台宣传的新型传播方式——对台新闻短视频的重要性凸显。本文将对台新闻短视频置于多模态隐喻的视角下,通过剖析其多模态协同效应和多模态隐喻的运作机理,归纳总结出更贴合构建台湾同胞对祖国认同感的宣传方向和话语体系,为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对台宣传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月下旬,正在日本访问的我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突然中断访问行程,取消原定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面,提前同国。吴仪提前结束访日行程足一个相当严重的外交事件,中国政府甘冒自身外交形象在国际社会可能受损的危险,断然取消会见,象征了中日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和隔阂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长期以来“阴雨连绵”的中日关系降到了建交以来的最低谷。中日两国民众之间互相不满和厌恶的情绪加剧,民间感情也陷入了低谷。  相似文献   
5.
蔡曜宜 《今传媒》2011,(7):112-113
在中国电视版图当中,城市电视台数量最多,市场份额却占得最小。城市台新闻节目长期在央视、省台夹缝中生存,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三网融合"更对其造成极大冲击。笔者分析了城市台传统民生新闻面临的困境,引进正在兴起的公民新闻概念,并尝试提出解决之道:把握从"民生"向"公共利益"转轨的理念,掌握必要的新技术手段,提升新闻整合等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教学评价实操中,有管理主义倾向,多元价值效果较差,量化特征突出,开放式评价信息可用性低。价值有涉利益无涉的辅导员参与到发展性教学评价,学生要提升评教能力,教师要进行自我反思,并和其他的评价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7.
谭波 《广西教育》2013,(31):84-85
分析涉粮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群现状及涉粮高职院校构建财经类专业群建设的意义,提出涉粮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群建设的五条策略。  相似文献   
8.
引导     
李桂芬 《广西教育》2013,(40):52-52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行翻译《陈涉世家》一文,分组交流自学成果。一个学习小组在翻译"苟富贵,勿相忘"一句时产生了分歧。生1":我认为应该翻译为‘如果(你)(将来)富贵了,不要忘记(我)’。"生2:"不对,应该是‘(我们将来)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生3:"翻译为‘(我)(将来)如果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的’才恰当。"生4(感慨)":唉,我查阅了不同的翻译书,这几种说法都有,到底哪种才是最恰当的呢?"该小组莫衷一是,转而询问其他学习小组,结果发现大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我知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了。如果我直接告诉他们答  相似文献   
9.
在界定个人领域概念和特性的基础上,对120名小学儿童关于个人领域的理解进行了访谈。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对个人领域已有初步的理解,大多数小学生认为,诸如选择什么类型的课外活动、朋友、服饰等个人事情应由他们自己来决定。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和班级规约,必须以不侵犯学生的个人领域为前提。  相似文献   
10.
人鹭奇情     
石涛 《当代职校生》2003,(12):26-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