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由于汉民族与西方民族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在社会历史条件与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中西两种文化分别沿着不同的道路成长和发展,形成不同的审美方式和艺术传统.这些文化上的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是思维方式不同,它一旦定型便对一种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弥漫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汉语和英语诗歌在语言结构、形式和抒发情感的功能上具有共性,但同时这些作品又折射出各自的民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郭永峰 《班主任》2007,(6):27-28
有的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喜欢下断语,十分看重教育的清晰性,认为只有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学生记住,才算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其实,对于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与其简单地评判对与错,不如用"糊涂"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行解决,这样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恰如其分地运用"糊涂"艺术,不仅可以避免使自己陷入繁杂琐碎的事务堆中,而且可以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修辞批评新模式主要探讨“修辞发明”的争议点和修辞推论要素以及“文体”的得体性和清晰性要素。本文应用修辞批评新模式,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2014年北大演讲《论出国留学的重要性》为分析语篇,从争议点、修辞推论、得体性、清晰性探讨该演讲语篇修辞使用情况以及修辞效果,旨在揭示修辞发明以及文体要素的应用在有效演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及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语感品质上,良好的语感品质又主要体现在语感的丰富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清晰性上。因此,语文课应以提升学生的语感品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模糊数学的模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模糊数学如何正确认识其模糊性、清晰性、随机性及近似性与模糊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讨论.进一步明确模糊数学与经典数学的关系、模糊性的客观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实施已经基本成熟的今天,我们的数学课堂仍然存在只注重现有结论的传授,而忽视概念及其定义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只注重计算技能训练,而忽视探究运算算理的教学;只注重解题套路,解题方法"微观"操作技巧的教学训练,而忽视解题思路"宏观"策略的教学;严重滞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生成,所以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设置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激发数学本质研究,切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
语感的清晰性是指对感知和表达的言语内容,在心理上有十分清晰的反映:它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清晰的语言形象、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在表达中,给人以清晰的语言信息。  相似文献   
9.
在文献分析和教师访谈基础上,对深圳市37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教师教学清晰度与学生学业成绩呈现高相关,是影响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教学清晰性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有效教学的关键要素。重视教师教学清晰性培养,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改善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聊倾向问卷、手机依赖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问卷中的消极应对方式分量表从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出发,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之间皆存在显著两两正相关,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手机依赖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2)消极应对方式在无聊倾向和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概念清晰性能够调节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直接效应以及"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手机依赖"关系的前半段路径.因此,大学生无聊倾向的产生会增加消极应对方式,进而增强手机依赖,而自我概念清晰性可调节无聊倾向对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